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名扬的隐忍,人学的光芒——读王方晨《凤栖梧》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王方晨

1

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位出色的故事叙述者。王方晨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内化,高潮和饱满,像翻晒在阳光下的惊骇意味。

优质阅读生出的热爱,足以延伸小说家的声音。我历来惊叹和无法抗拒这样的小说——它在熟知的领域里,游刃有余,仔细而准确的呈现小说的魅力,满足了读者对某种想象力的需求与探究。小说带给读者的奇异性和非凡的体验,使人无法低估其表达人性的价值。

小说家王方晨以“冷峻奇崛”执着探索传统文化,追问着史化的本质,透视和折射着人学的趣味与时代的价值。这位“山野间的先锋”,细致而深刻解剖了乡土史文化的内核,使儒道释三重天空的多维度得以表现。

《凤栖梧》最终以人学的精魂溶解化育了老实街人们的日常,让“老实”精神寄生于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符号深处,从而凸显人性入世和出世的态度。

小说以生动的细节以及无法忽略的传神,书写出苗凤三这个主角——武者王范的智慧:隐着超绝的坚韧和不懈,透着骨子里的自由,显迹着倔强的信念坚守和“凤栖梧”的静默。

我头脑中顿悟思想的嗡鸣响过镰状的光明周围。

辽远而丰富的收获了然于心,但那里或许还驻留了耳朵和眼睛捣乱的印象。

2

“我们极像做了场大梦。”《凤栖梧》中摇曳的草色烟光缥缈天际,绵绵无绝期。“梦有多长?至今也没能做完,恐怕还要子子孙孙做下去。被拆的老街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另一个时代。”

生命的幽谷,永恒的村庄。

梦预示压抑的失败。人类心灵的内战。梦的文本中蓄意丰富的意识烙印和黑暗的深渊。超凡梦魇之作所显示的独绝的狂野,极致的才情,审视人类生存现状状横溢的谈吐,使小说家对熟知素材的提炼成为惊骇的文学。

《凤栖梧》中自我名扬和隐忍的视域逐渐开阔,“吃饭穿衣,天经地义”,不食人间烟火的那是神仙哥们。

小说中的苗凤三和鹿邑夫是隐忍和名扬的对立统一体。

这使真我触及人学经典的原创。

性格的自由,本质的命运——两个人放在一起那可是同比的自我折磨。性格行动,人格承受的不适感:一个是远离竞争,不恋爱欲;一个是惩恶扬善,敢于亮剑,最后是意识所承领的负担。最具个人色彩和自我意识。自我抑制的修炼。消受不起的时间,感官图式的流动。起源和意图的分离印证了心灵的力量。

时空穿越,往事如梦,苗凤三名扬的馍馍,那个香气扑鼻,浸人心脾,似乎隐含道骨仙风,专挑胃口贪婪者的痛点弱处。他做馍馍干净利落,游刃有余,像极了他那隐忍的深藏不露出神入化的武功造诣。

绝世武功于是幻化为苗凤三“吃”的香气扑鼻,勾引饥饿馋虫的神奇大馍馍和“穿”的一流鹿邑夫的“功”夫裁缝。

当民俗专家带青皮小丰向苗凤三以古礼拜师学艺时:

“且住!”苗凤三忙喝道。那小丰登时住了。

“我不会那个。”苗凤三说,“你要蹦那么高,做什么呢?”

气势不输,似乎又还了“文化”的魂魄,龙吟虎啸就此让读者唏嘘到刮了眼睛相看的地步。

这可是自我的清空,精神的防御,简化的经验和强烈的超验,自怜与淡泊,却也是那生生不息的民族气节所蕴含的“精、气、神”!

也许是必将先后入土为安,化为灰尘的传统预约节奏和造势追随的精神防御?

反思博大精深的文化里究竟是有坚韧者,他们“隐”藏的好深。

“涤心泉”有深意。“馍丸子”,或许是心灵武功升级版的现实材料。

匾额像一个“引子”,“斋号”或“草标”比一个香馍馍更让老实人“蓦地一惊”。

师出同门,“邑夫神气”和“凤三易口诀”在日常的香口大馒头与功夫裁缝的喝酒切磋中渐渐因“凤栖梧”匾额的出现而让“隐忍与名扬”分道,一种奇异的陌生性必然出现,哪怕他们依旧一起喝酒吃馍馍。

鹿邑夫“功”在招牌亮剑名扬,也不失徒增沽名钓誉的嫌疑,却合了一些人性的激情义愤和惩恶扬善,了然于胸。但苗凤三心里总在劝:“要是能再圆融一些,不至于弄到危机四伏。”方圆文化的精髓。

鹿邑夫确实与苗凤三不同,他从不忌讳在人前“露一手”。他还常说练功最实际的好处,收了两三个少年徒弟。

“我出手了。”鹿邑夫对苗凤三说。

“我比不过你。”

“饿了,给几个馍馍吃。”鹿邑夫说。

“我没听师傅的话。”

“我还没全忘。”

“双目相对,感受对方的铁硬。”

“真个寂天寞地。苗凤三的手先松了。轻暖的一股气,从各自手腕上游开。”

输赢的权力感使愉悦之爱回归的动因。平息意志中缠磨隐约的瘾念。

“偶尔,还可听到鹿邑夫在佛慧山黑风口以一当十的豪举。”

过招的高手,言语里都隐透着黑色的智慧与较量。

世界早已经被狂风刮走,那些名利浮云被神马四蹄踏散。

小说在精炼与深刻中显迹着观念、心理和行动上所受到的空前变革的冲击。

《凤栖梧》“桃花坞的师傅犯案丢了命。”难不成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年轻人不讲武德”的真实写照?

深居简出的芈老先生的耳朵及时捕捉和专门收听“夸”字,哪怕是个粗人,虽不指望。坐等门口那眼睛“乜向”馍馍房。果真“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

畏惧青皮小丰的老实街人“霎时就一片寂然”。恶存在的底层,与善相距甚远。仍强大显示着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类堕落的各种花样。城市的衰败和污秽。心里不得劲儿,背后去体会。

最逗的老民俗专家回眸擦汗笑得“很费猜疑”,关键是话里透着“一股子酸臭气”。民俗中的文化位移,谁能革除“笑”的习惯?

《凤栖梧》高卫国敲锣叫阵:“叫魂”式的显弄吆喝。骨子里“沾亲带故”的名利场:“红缨子”长枪舞成一团挑战苗凤三。人家没动手被蔑视后又拎了颤悠悠的大刀虚张声势地扑四五下住手,捡衣服,掏表收拾东西,这个“掐着点来”的“杂碎”扬长而去。

生活的发光使伤口在世俗顿悟、荣誉或羞耻中凝结成黑暗的智慧。被恢复出厂的人性透视多样性的存在。穿越时空的老实街,缩影般的势力圈子,亦能成为见风使舵和吃瓜群众咽菜下酒的佐料与论资。那些看客的材料总想改善热闹的格局。中国从来都不缺看客的材料,就像从来都不缺艺术。

恒久的苦役会在时间中熄灭眼睛最后的光。要保持双眼的晶澈,咽下内心的自我。

小说也阐释了“庄者”的逍遥游(道),佛楼街“佛心不足”(释),老实街人(儒)的“不老实”。

在这里本真的文化,人学的经络骨骼,皮肤血液,精神呼吸,都映射着复杂人性淋漓尽致的免费表演,而后归于寂灭。

小说最后“醒来时,日已西斜。背后,梧桐。”斜阳迎接,梦一定是捕获了大地怀抱的音乐。苗凤三等着属于自己的时光,缓慢的慰藉,自己品尝无畏而坚决地放下。

梦遗清醒。这是自退之光的残余,收缩的现实,分离与修补老历。苗凤三最终在内心孤独的氛围中悲壮地凋萎。

笔触的透亮,预言的梧桐归于凤栖。

故事已然结束,内心完美。我在八月的西海固捡拾他们骇人的大脑并剖析着文学的崇高性和奇异性所带来的影响。

似人间活书的老实街,成功完成了文化变异多样性生存与精神的资源移植。吸收夜晚的星星让心灵的探究分外清新。

3

小说呼唤人性的回归,同时也露出构建现代精神价值的困惑。

小说在灵魂的凝视与猎奇深处,让动与静、显与隐、真与伪映托映现,高明的小说家似乎在听众和观众心里走来走去。

小说以万分纵横的表现力,传神的多样表现独有的洞察,且升华到自然的另类强大。

小说故事高度展示人学创作的多样和丰富无限:探究如何活着比追求如何死去更有意义。

总之,王方晨短篇《凤栖梧》以耀眼的文学个性在“名扬的隐忍”里,使“惊骇的人学”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