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生态文明建设个案的时代讲述与审美呈现

发布时间:2021-11-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生态文明 《八步沙的故事》

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以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甘于奉献的当代愚公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从茫茫沙漠到林海绿洲,八步沙的沧桑巨变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不断碰撞和博弈的生态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起步到上升为国家战略过程中的生动个案。由冯小军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八步沙的故事》(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不仅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六老汉”三代人的治沙事迹,同时还敏锐地发现了八步沙在历史维度和精神维度上的交汇融合,以扎实生动的文字呈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转变的绿色奇迹,以国家生态文明的战略视野重新挖掘了八步沙故事包含的时代意义和情感内涵。

在生态文学创作的框架中,读者往往会更多地关注到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揭露,对保护环境者的赞美歌颂,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同情,以及对现代文明和发展方式的批判,现代文明与自然环境因存在某些难以调和的矛盾越来越趋于“二元化”态势,被描述为水火不容的对立话语。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共识,重新反思和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文学创作的新热点。《八步沙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治沙故事为经,以时间线索为纬,讲述了八步沙人筚路蓝缕防沙治沙,并带领“林二代”“林三代”坚守八步沙、改造八步沙,在荒漠中改天换地的伟大历程。

与一切优秀的纪实文学一样,《八步沙的故事》有一个明白晓畅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之下,是一个个令人感动、使人震撼、引人深思的真实故事。1973年“大集体”时,郭朝明在生产队就带领社员造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石满在1985年召集郭朝明、罗元奎、程海、贺发林、张润源等人成立了八步沙集体林场。近年成立了古浪县漠缘林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郭翊、郭玺等“林三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八步沙经济。三代人的接力不仅摆脱了“老黄毛怪”(沙尘暴)肆意吞噬人类生命和生存空间的困境,还实现了沙漠中的人工造林植绿,并通过种植“沙漠人参”肉苁蓉、养殖“八步沙溜达鸡”实现了脱贫致富。可以说,八步沙的故事在建构八步沙当代史的同时,也折射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

然而,与一般纪实文学所不同的是,本书虽然通过“六老汉”三代人防沙治沙的艰辛,生动地反映出他们“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决心与毅力,如石满、程海晚上护林住在荒漠的土窝子里,险些被埋也毫不退缩;“六老汉”成立林场后第一年栽植80万株苗木成活率不足四成,也没能动摇他们治沙的念头;贺发林在眼窝子沙巡护时突遭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迷路几个小时,经人搜索才得以返回林场,等等。作品塑造了丰满立体的八步沙人群像,但没有止步于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的书写层面上,而是用故事的形式把四十年历史进程中人的生存、地的命运和沙乡生态的走向进行了梳理,在八步沙的故事中嵌入了三个故事,即人的故事、沙的故事和这片土地的故事。

在本书中,沙尘暴是吞噬人们生命的魔鬼,但沙漠绿洲却是西北人赖以生存的水土。作为一位生态文学作家,冯小军始终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环境恶化与生态保护,因此他并不把生态危机简单地归因于经济发展和工业文明,进行机械、静止的批判和反思,而是主张“不能因为亲近绿色就想着把沙漠赶尽杀绝”,倡导治沙人要学习和了解“沙漠的生存法则”“绿洲的存在条件”。“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郭朝明老汉无意发现的压沙植树方法虽然被总结成一句顺口溜,表达的却是人类了解自然、顺应规律的谦卑,蕴含的则是人与自然只能和谐共处才能互利互惠的哲理意味。而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赋予作品更加广阔的视角,也让八步沙的故事获得了当代发展语境下的社会学启示。

除了八步沙的荒漠巨变和八步沙人的群像塑造,《八步沙的故事》一书着眼八步沙治理中“危与机”“悲与喜”“舍与得”“苦与甜”“畏与勇”“退与进”“绿与富”共七组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的价值概念,在体现人的处境、情感与理想的过程中有效扩大了纪实文学的思想容量和文学质感。也正因如此,《八步沙的故事》读起来感人肺腑、深沉厚重,成为生态文学中对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与中国经验的上佳呈现。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