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晏阳初》:故乡情怀与英雄情结对接之书

发布时间:2021-11-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晏阳初》

苗勇是一位文涉纪实、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多门类写作的蜀中作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其题材选择,有一个占比很重的鲜明旨径,那就是对故乡巴中持续发力、深耕细作的呈述与热爱——这已然成为他秘密公开的文学“宗教”与文学宿命。他的近五十万言新著、传记文学《晏阳初》依然沿袭了这一脉向。具体说来,他是将循环在自己骨血中的故乡情怀转切为对一位故乡人物倾力复盘式的塑造上。

苗勇对晏阳初的呈现既是历史事实的陈列,更是文学艺术的建构。

全书由三条线在时间的顺流与回流中,自觉不自觉地自然穿梭、交集构成。这三条线,除了其他文章家专营的事业线,苗勇还着力垒砌了情感线和故乡线——这是此书的最大特色和价值所在,当然也是其可读性强的核心密码。

关于事业线,作者扭住“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八字理念不放,梳理、绘写了传主晏阳初从美国耶鲁大学,到一战欧洲战场,到中国大地,到菲律宾,到世界诸国,凭一己之力,聚集同志,以民间行为方式,推动、整合包括国家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广大的落后乡村直面“愚、贫、弱、私”的农民兄弟,成功展开一系列令全世界瞩目的变革时间进程的“四育并举”实践:用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用生计教育攻穷,开发生产力;用卫生教育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发扬团结力。最终通往让全世界文明的主体基底,即占全人类总量四分之三的广大农民,迅速实现“除文盲,作新民”的宏大愿景。

在无时不在的情感线里,作者渲染出的气场,端的是动了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的情。从晏阳初对亲友的情,对妻儿的情,对师长的情,对故人的情,对同学同事的情,对祖国的情,对人类尤其是对农民的常含泪水的深沉情意中,让读者感到那个在时间和空间的语境里都远离自己的平民教育家,其实就是我们在农贸市场看见的一位盘摊的低收入市民,在乡村田坎上遇到的一位戴草帽、挽裤管的农技干部。不用说,没有作者对传主的真情实感,就没有传主对自己钟爱之人之物的真情实感。这不是虚构、非虚构的分歧认知,而是表达的实现、未实现。此哲学正理,正如没有语言文字,就没有历史和世界一样。

准确地讲,我说的故乡线,也是一条情感线,既指晏阳初对故乡的情感,亦指故乡对晏阳初的情感。我说的故乡,既是那片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蓝天的土地,也指那片土地上的族人、朋友、恩师、历史和民俗;既指传主牵肠挂肚的狭义的巴中,亦指传主踪迹累叠的巴蜀大地。故乡,是一个人的出处,是一个人成长、怎么成长的根脉、气口与初因。父母的血缘传递与耳提面命,巴中福音堂魏牧师的言传身教,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天道学堂姚明哲的培养与引荐,成都传教士史文轩的倾力襄助——正是这些来自故乡的接力加持,让晏阳初在成长中壮大,完成了翻山越岭从巴中到成都,沿古驿道东大路从成都到重庆,继而顺江出夔门、泊岸香港,直至进军美国,实现了立志献身拯救平民出苦海这项伟大壮举。这是故乡给予自己儿子的情感。在作者倾情的书写中,晏阳初对故乡的情感,贯穿密布了他漂泊五洲四海的一生。他给予故乡最大的回馈,是因为他的人杰式存在,故乡感到了无比的地灵和骄傲。

事实证明,也只有传主的故乡人,才能写好传主的故乡事——包括情感在内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让外乡人望洋兴叹。本书正叙、倒叙、插叙并施,但大致还是依从了章回式的结构编排,细节描写和氛围营造也充分突显了文学性品质与效果。此外,读者还能够在苗勇的叙述道法中看见一种平实中见奇崛的语言修饰风景。作者行文介绍晏阳初的同时,不时穿插对晏阳初的评论。从这一表征看,将这本传记归类评传文学体也未尝不可。

这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怎样写这本书?这些问题,其实作者已在后记中道出了底牌:“我知道了,而不告诉更多的人,就是对伟人的不敬。一个愿望就在心里悄悄滋生:总有一天,我要写一本书,写一写晏阳初,写出我心中的仰望,让许多尚不知道他名字的人,熟悉他,理解他,记住他,缅怀他。同在桑梓,后辈如我,以笔为口号,当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