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周芳非虚构新作:《夜莺在歌唱》

发布时间:2021-11-2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周芳

众评周芳《夜莺在歌唱》

孔令燕(《当代》主编)

如同周芳曾经创作的《重症监护室》和《在精神病院》等作品一样,她仍是带着那份深深的悲悯和决心,与生活中的弱者站在一起,在困境中突围,看到生命的亮光。她要写出这个时代的大信心与大勇气。

周芳有意识地选择了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痴呆者,病入膏肓者,身体残疾者,那是因为在所有的困境与绝地中,他们努力活着,他们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擎天柱。他们的挣扎,他们的互助,他们的坚守,这份给予生命的情深意长,正是我们内心永远的光芒。

文本以“全民抗击疫情”这个时代大事作为叙事背景,从个体生命和人间烟火气入手,以“我”下沉社区生活作为故事的孵化器,将封城日子中各色人等、悲欢离合贯穿、交融。她试图在多声部的吟咏中,呈现人性的赞歌、生命的光亮。她想表达的是,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境,人间的烟火总是不灭。这才是这个时代的大信心与大勇气。

徐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青年作家周芳的非虚构作品《夜莺在歌唱》,以她一贯的悲悯之心和细腻感情,关注病人、老人这个特殊群体在一个非常时期的生存状态。作家用自己真实鲜活的体验,细致入微的笔触,真诚恺切的感情,真实再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些病人、老人及其家人的痛苦、无奈、绝望、挣扎、坚守,表达了作家对生命的敬畏,对弱者的关怀,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芳的《夜莺在歌唱》是一篇以抗疫为题材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阅读中我们仿佛也被拽进了那个紧张、恐惧、无助的时刻,同时,人类的互助团结的精神也在困境中被激发。周芳善于通过小细节和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来刻画人物内在的情感变化,宏大的历史事件由此具有了丰富细致的个人温暖。

吴佳燕(《长江文艺》副主编)

这一次,周芳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特殊的写作领地,亦无需孤身赴险与写作对象共情,她只需走入人群,对所见所闻用心感受、如实记录,如黑白照片般帧帧重放。这场浩大绵延的新冠疫情就像一个影响深远、意味深长的时空装置,对于每一个身临其境者都是身体与精神上的巨大历险。时间在煎熬与恐慌中被无限拉长,就像健忘的穆婆婆对日常小事的执着和闹钟报时的依赖,患癌的晏爹爹面临的雪上加霜及喝上新鲜肉汤的心愿,张凤兰对于云南野生姜的执念,以及周芳自己在家里清数瓷砖。重温这些特殊的时刻熟悉的场景,仍令人触目惊心,百感交集。但正如那些疫情下小区里盛开的油菜花和响起的钢琴声一样,再灰暗艰难的生活也有亮光的闪烁人心的提振。新生命的平安降临,就是上天赐予的最称心如意的礼物。只要渡尽劫波伊人在,抱头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叶李(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芳是那种在文字里将自己活过第二遍的作家。日常生活流年如水,平静少波,她却偏要将文学作为介入现实、重返生活、叩问生命真相的行动,决然地奔往生命的孤绝之境、被困之处聆听生命的呼吸、写下生命的苦斗。她擅长把“生存”还原为充满现场感的“动词”和一系列具有“异质性”的生活细节——不是变形、夸张,而是出于对个体的尊重,重新发现个人日常经验、生活形态、行动方式中细微的特殊性,耐心地予以呈现,从而使个体以生命自身的不可通约性、以“陌生化”的姿态显示“存在”的丰富与“多义”。她不愿意以谨慎的冷静去写受困的人们在异态的情境下如何求生、如何“受活”,而是常常感动于个人在生命中的确定性被骤然打破之后面对身体乃至整个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危机而寻求拯救的意志。她捧出一颗心,将自我融入“他们”,重新整合感知方式,进行深度体验,把自己化成一团火烧在生活和作品里,然后用灌注了强烈情感而颤抖的声音说出肺腑之言,“你看,这也是生活”。于是,作家在文字里重新长出筋骨、凝聚“元神”、生出血肉,用灵魂的歌声唤醒暗夜里的花——正如夜莺的歌唱,为着爱与美、为着烟火人间的可爱与可亲。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