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纵横四海》:在回望江湖中彰显正义担当

发布时间:2021-11-2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张鹏禹 《纵横四海》 吕铮

《纵横四海》,吕铮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

2020年,吕铮小说《三叉戟》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热播。历时一年半,吕铮创作出新长篇《三叉戟之纵横四海》,既可视作《三叉戟》的前传,又通过全新的时空设定和故事情节将时间定格在20年前,在抚今追昔中深刻洞察远去的“江湖”,借警察故事展现出一幅本世纪初风云激荡的广阔社会图景。

公安题材小说往往以案件的侦破为叙事的核心线索,在打击犯罪、保卫社会安定中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彰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新世纪以来,张成功、海岩等作家更加注重在罪与案之外向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和人性深处掘进。吕铮的小说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在他看来,公安题材不仅要在惊险奇特上下功夫,更应关注到警察故事中“人”的部分。而他眼中的“人”不仅有英勇无畏的正义使者——作为小说表现主体的人民警察,更囊括了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江湖儿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正是后者演绎出《纵横四海》中一段段生死搏杀、爱恨情仇、恩怨纠葛、险象环生的江湖往事。

吕铮是一位从警多年的老警察,有着丰厚的创作素材,职业的便利让他对这些“江湖中人”有深刻的洞察,《纵横四海》正是在这样深厚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他不仅编织出一张细密的流氓团伙关系网与犯罪行动路线图,更通过揭示团伙内部不同成员间价值观念与行事逻辑的分歧与差异,反映出社会转型期,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内部崩坏坍塌的原因——“义气”这一维系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开始解体——这正是小说中“江湖”远去的内在原因,也由此构成了《纵横四海》在同类题材中的差异性。

老万为了保护灯哥遗产,勉励支撑,想把它们留给灯哥的妻儿;面对警察的问讯,他信奉所谓的“义气”,不出卖兄弟;明知周庆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安全,也不主动出手;在二冬子带人灭自己口时,还不忘让前来救援的兄弟趁警察没来快撤。他信守的是“一切要在格式内,姿势得对,就算有起伏落伏,也别轻易起范儿”。而曾经的兄弟、现在的对头周庆相信的却是另一套:“商场也是江湖,但比以前咱们混的更复杂,可不能再玩那套虚头八脑的仗义和规矩,得真金白银,利益交换。关系场、名利场、人情场,都得编织好。”周庆为了把自己从流氓洗白成富贾,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最终被海城流氓集体唾弃,成为黑白两道追缉的对象。小说无意讲述“盗亦有道”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根植于特定转型时期荆棘丛生、芜杂多样的社会生态;这一点,在小说中一个寓言化的人物小柳子身上殊为明显。作为治保积极分子的儿子,他不仅没有子承父业,甚至连当个守法公民都难,在父亲去世后给周庆当起了马仔。大棍子徐国柱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发现还是钱闹的。

正如孙悟空再厉害,也无法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在海城流氓团伙地下交易、火拼和倾轧时,始终有三双敏锐的眼睛正在暗中盯着他们。经侦警察崔铁军、刑警徐国柱、预审高手潘江海与老警察郭俭组成破案小组,抽丝剥茧、巧用“点子”、各显神通、通力配合,最终将以周庆为首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暴力犯罪与经济犯罪之间的密切关系用形象化的故事进行了深刻揭示——“引发刑事犯罪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同时突出了预审和口供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比单一反映刑事犯罪的公安题材小说视野更加阔大,更具现代感。同时,“铁三角”不同的分工与特长,展现了多警种配合的威力,让现代警察故事有了更丰富的层次感。

《纵横四海》中不乏泾渭分明的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前者如为理想英勇献身的焦雄兵、宽厚待人的老大哥郭俭、立场坚定有勇有谋的刑局等,后者如心狠手辣的二冬子、贪得无厌的魏廉洁等。在这类人物之外,更精彩的还是表现老万、老鬼等游走在法律边缘地带的中间人物,正是通过这类人物,作家展示出人性的丰富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老鬼,他充满荆棘坎坷的向善自新之路,有病重母亲带来的生活重压、有周庆等人恩威并施的威胁与拉拢、有亡命徒二冬子屡次浇灭生活希望的欺凌。他想反抗生活却陷于泥淖,想悔过自新却走投无路,好似拔河一样,重新开始与重蹈覆辙形成的反向作用力,将老鬼这个人物撕扯得精疲力尽。老鬼的文学形象或许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史上刑满释放人员的一个典型形象,他有劣根性,又有心地善良;发自内心想改变自己,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依赖于以前的圈子。

在正面人物中,三位主角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毫无疑问都是侠肝义胆、有勇有谋的好汉,即使面临撤组危险和黑保护伞的施压,也勇往无前。他们经历过枪口前的生死考验,抵挡住了巨额金钱的糖衣炮弹……这组人民警察的英雄形象十分鲜明。但作家并未把他们装扮得十全十美:崔铁军在升迁诱惑面前差点“晃了范儿”;潘江海为了户口而从警,在当警察和律师梦之间游移;徐国柱亦正亦邪,有时候也和流氓“做交易”;三人之间也不乏争吵与嫌隙。但这些又似乎并未矮化他们的英雄形象,原因何在? 或许,面对考验与抉择,怕的不是犹豫与徘徊,而是最终能迈出正确的一步,选择挺身而出与义无反顾。作者正是在这一点上展示出人民警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和超越普通人的一面,从表现“英雄的人”转变为表现“人的英雄”,在赤胆忠心、正义担当外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丰满、可信。

近年来,无论是铁西三剑客的创作还是路内的《雾行者》,重述世纪之交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创作热潮,《纵横四海》也可视作这股潮流中的一朵浪花。通过行业故事来折射历史的作品数不胜数,稍微将镜头拉长一点的长篇小说都会或明或暗、或显或隐地营造出历史感。诸如下岗潮、股市泡沫、房地产、行贿受贿、纸醉金迷……尽管可能与真实历史无涉,但却成为作家们给这段历史贴上的惯常标签,这种自动化写作的倾向已经有所显现。《纵横四海》的可贵之处在于,警察故事的绵密质地给了轻浮的历史叙事坚实的依托,由金色盾牌荡涤罪孽、江湖世界道义坍塌构成的双重线索合榫成一块厚实的船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滚滚向前。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