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东伦敦的烟火味》:异域烟火里的人文之旅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伦敦 东方静好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伦敦的烟火味》是一位留学生的文化探险,也是一位年轻作者在自我锤炼过程中的灵感收录。在这本书里,东方静好用她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泰晤士河畔的风土人情,在异域烟火里捕捉到独属于她个人的奇思妙想,生发出具有更宽广的文化视野的美丽故事。

这本新鲜出炉的作品集包含36篇散文、两个短篇小说以及若干类似短诗的奇思妙语。通过多种文艺形式,东方静好将自己的留学岁月集结成一部独具特色的文艺手札。

伦敦烟火

36篇散文真诚详实地记录了作者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东方静好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她眼中异国的雪、异国的月、广场上的鸽子和跳街舞的人;用跳跃生动的文字去概括伦敦的色彩——红是神秘、蓝是自然、黄是历史,这些意象为读者勾勒出大洋彼岸另一个文明的基本面貌。

也许风花雪月的城市轮廓并不罕见,东方静好笔下伦敦的另一面更让人流连忘返。那是一个复杂又生动的烟火人间:在交通高峰期临时休憩的上班族,广场上手持不同乐器的流浪艺人,排着长队放学的不同肤色的孩子,倚着垃圾桶说笑的乞丐,深夜享受各种娱乐生活的黑人男女……同时,东方静好并不掩饰这座城市里的矛盾与痛苦。她细心记录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里,少数人群如何不再压抑、勇敢地走上街头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记录了一个历史厚重的国度如何纪念战争带来的疮疤、祝愿和平长留此地。这伦敦的五色,就是一个独在异乡的女留学生尝到的五味。她用平白的文字提及在他乡求医的漫长等待、无法寻觅的跨国包裹,还有遭遇那近乎抢劫的道德绑架式乞讨,寥寥数语带过那些不可名状的乡愁和不足为外人道的窘迫。更多篇幅写的则是烹饪带来的陶醉、友人相聚擦出的灵感火花,妙趣横生,成熟豁达。

人文探险

东方静好的这次留学是她的一场青春修行,亦是她的一场文化探险。她运笔真诚朴实,不吝笔墨,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观展时一切所见所感。她的文字细致到展览现场的装饰布局、背景灯光,跟随她的脚步,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品鉴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宫娥》、班克斯被毁的《女孩和气球》、草间弥生的波点以及当代视觉艺术大师对米开朗基罗的隔空致敬。有专业基础的她也试图在学习经典的同时展开自己的深度思考,比如在参观比尔·维奥拉用影像来解释广泛意义上的生命与轮回后,她写道:“我们的生命,在结束之后是什么?应是一切随之流逝的水、流逝的时间、流逝的情感。可是,水是生命之源,人带走了水,便拥有重生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对生与死的思考与探索。

学海拾珠之余,异国旅行的东方静好能精准捕捉到新世纪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原乡文化,她更能察其精髓,补其缺漏。在《汉服的尴尬》里,她细述了汉服作为一种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在当今化身成为一种商业元素重新参与到潮流中时不可避免的种种争议,坦诚陈述了作为拥有古典文化爱好者、修习当代文创专业的学生两重身份的人对此感到的疑惑纠结,然而在异国他乡,不熟悉东方文化的路人简单直接的赞美让她放下纠结,发现中国传统服饰被重新接纳的意义;在《说故事的策展人》里,她把国内略显欠缺的策展文化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介绍:“策展人是什么?……是展品的照看人;是艺术家与公众的桥梁;也是艺术的说书人。”策展人能将艺术里的关键词转换为一场展览里的关键词,用空间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策展就不再是艺术的辅助,策展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

作者尚年轻,对许多重大的文化议题并不能做出完美回答,但冰雪聪颖的她在更宽广的文化视域里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异域畅想

对一个小说创作者而言,深入的文化体验能更好地催生她的文化联想和文化想象。《东伦敦的烟火味》虽然是作者对英国留学生活的纪念,但书中视野并不局限于伦敦一座城市,笔触还涉及巴黎和西班牙,时间恰巧包含了疫情初临的节点。作为一个时代巨变时刻的亲历者、见证者,东方静好在山雨欲来的世界时局中领悟到人与人关系里的微妙之处,也做好准备去拥抱更瞬息万变的未来。

特殊的经历催化剂般激发了东方静好的创作灵感。短篇小说《她说》是东方静好用以“悼念在战争和恐袭中离开的人们”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因战争痛失爱人的女士,依靠一本日记追寻爱人的往昔生活的所闻所见,叙事节奏不疾不徐,风格唯美浪漫,值得一读。而另一个故事《逃离西班牙》则显得更加离奇跳跃,她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加工成戏剧性的情节来展现“西班牙这个地方,充满了未知和意外”。相比散文,小说才是东方静好真正所长。这两个短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已经展示出作者经过淬炼之后更加炽热的情感与更加娴熟的技巧。

在《东伦敦的烟火味》里,充满着一位年轻学子不加矫饰的独特感受、瞬间捕捉到的奇思妙想,字里行间布满不经过分修饰的璞玉浑金。这一段段回忆碎片串成的珠链,或许尚显青涩,或许略显私人,但这并不影响东方静好是一个对美敏锐而有见地的创作者。读者不妨跟随本书去见证一个灵气逼人的女孩的成长,去领略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艺术伦敦。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