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小珂——“平庸尘世的生之赋格”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小珂

小珂

本期作者

青年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丁香香满城》等。

赵天成

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

结尾是这篇小说的亮点,也是焦点。当最后一句出现,你感觉之前的一切都是在为它做准备,小说到此才被赋予了形式,才生出了褶皱、起伏、悬念。“钢琴家”作为标题,与其说是题材、人物,不如视为结构的提示——作者有意借鉴古典音乐的创作形式,小说整体是一首赋格,主题在对位和重复中推进。“我”的灰色的生活、性情、状态,在与女友、上司、房东的多层“对位”中展开。但最有趣的,还是“我”和“钢琴家”的参差对位。楼上和楼下,背影和叹息,蹩脚的诗作和刺耳的演奏,“我”与从未谋“面”的邻居从对立到合一,抑或原本就是一体两面。这不是保罗·策兰的死亡赋格,而是没有光晕的生之赋格。结尾乐句是惊悚的再现,时间和噩梦似乎将无限循环下去……

结构是塑形,但也是限制。无论是赋格曲还是佳构剧(well-made plays),形式严整都难免刻意求工。而且,小说不是纯形式的艺术,任何结构都需要一字、一句、一段的累积,需要饱满的内容(扎实的设定、精准的细节、圆熟的逻辑)才能最终成立。对于小说家而言,缪斯不是从天上降临的奇迹,而是每个意符的创造和生长。

韩欣桐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热爱写诗,阅读保罗·策兰的中年男子云无疑拥有细腻又庞大的内心世界,而生活对他来说却过于粗糙了。他租住于郊区,沉沦在公司市场部,与不懂情调的女友交往,生活对于平庸、懦弱又被动的云来说,处处流露出一股粘稠焦灼的无奈。作者是悲悯的,她没有让主人公在生活的枯燥和混沌里缓慢窒息,而是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出口——钢琴声。隐匿在小说中的弹琴者仿佛是云的影子,让他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蹩脚的音符与诗句相互照应,即使对方并不知晓自己的存在,可那又如何,他终于感到了慰藉——那是灵魂不再孤独的时刻。

作者用旁逸斜出的字句制造了这个既喧闹又寂静的世界。粘滞的用词,时快时慢的节奏,人物幻梦般的言行,让外部世界一片生动的扰攘,而这却越发衬托出人物内心喧嚣中的孤独感。小说结尾让我们知道,这确实是一个幻梦,醒来的云再次捕捉到了钢琴声,不知这次他能否保护好自己的生活和灵魂呢?当保罗·策兰写下诗句:“黑中更黑,我更赤裸。只有叛逆,我才是真。当我是我时,我就是你。”也许,他同样在体验一种喧嚣中的孤独,等候救赎的到来,“叮——”。

李玉新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描写文艺青年或准作家的失败和挣扎,是小说家们的拿手好戏。毕竟,所有的作家在获得认可之前,都要经历一段终生难忘的苦闷期(天才除外)。或许是为了达成某种救赎,小说家们将自身形象的碎片注入到人物身上,借其之口说出自己关于写作的种种亲历和认知。在《钢琴家》中,这可能表现为灵感枯竭导致的压榨式写作,对他者认可的功利性找寻,写作挫败带来的扭曲性自我认知和对艺术热情的忘却——对文学艺术的纯爱,终于变异为一种以写作为表现方式的标识独特自我的功利企图。于是,那尖锐的噪音般的钢琴声顺理成章地成为主人公安放自身怯懦和烦躁的客体。但就是这个沉默的任人指认的客体——那位“钢琴家”和那些钢琴声——以持续不懈的艺术热情,唤回了主人公对艺术和美的纯爱。但其感染力不止于此,所有人都听到了琴声的召唤:这篇小说是给小珂楼下那位钢琴家及其执着琴声的献礼,是给在写作一途中拼杀的小珂的献礼,最终也是给天下所有耽于艺术的写作者们的献礼。

另一方面,小说的节奏把握极好。对文艺不感兴趣的女友何以说出钢琴曲的名字,老板何以知道主人公写诗……这些紧绷之下呈现出的平缓泄露,在第五节终于转化为狂欢般的放肆,带领我们走向最终的高潮,于小说主题之外,以梦的设定及其现实重现带给我们充分的惊颤。相比之下,小说的语言编织稍显粗简,似乎还需磨砺。

朱子夏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对于节奏的控制是这篇小说最为出彩的地方。主人公云文艺青年式的生活和突如其来的钢琴声逐渐交错在一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己感也正是在这种复调音符般的对位中被突显出来。

这声音虽由钢琴发出,却并非是某种梦幻的旋律和想象,相反,这声音是极现实的。它不像由是一位身怀理想而在现实中受挫的“钢琴家”所弹奏,却更像是一个设定在机器人上的冰冷的程序——这机器人将在黑暗中凝视着云的生活,然后在某个固定的时机突然伸出它钢铁的十指——这是在梦境粉饰下的活生生的资本扩张。列斐伏尔在《节奏分析:空间、时间和日常生活》中谈到:资本的节奏是控制人的身体和一切社会节奏的最终逻辑。在云作为文艺青年的自我想象中,这一定是苦闷的人在弹奏着苦闷的乐符,而事实上这种自我想象最终不过是亲手消灭了“文艺青年”作为对抗性主体存在的合法性,并如愿使自己成为了与他人没差的“单向度的人”。小说的最后节奏不断加快,直到云最终从梦里醒来,发现自己所处的现实并不比梦境更现实。这时他或许会惊觉:原来在资本的重压最终到来之前,我们已经率先完成了对自我的规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