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唐棣《零公里处》:“异乡客”或“时间的超感症者”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唐棣

基于对唐棣此前作品的零星了解,面对他体例特别的长篇《零公里处》,我知道将开始的阅读一定不会是轻松的。正像他在后记里说的,小说中的那些旅人或行旅呈现出的不过是一种“未完成”的中间状态,作为读者的我们在合上小说的同时,也会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踏入唐棣所标记的旅途。

这是否就是唐棣以“零”命名小说的用意呢?零是正负的分界点,也是构建任何一个坐标的起点,它以空无定义出发的意义,然而它与任何数相乘,又都让它们回到零点,回到空无。

在小说的缘起部分,唐棣也着意谈到了“零公里”作为“一种标志和象征”的意旨,即“人生的原点、影响的核心,从一个人到无数人,从本地人到异乡客……”这句话也许可以作为我们进入这本并不好读的小说的钥匙,它提醒我们,对小说里那些指代不明的“他”或者有名有姓的人,都不必做一一对应坐实的索解,“他”是具体的“无名”,也是“无名”的具体,“他”是游荡者,也是驻留者,或者用唐棣自己的话,“他”是“本地人”也是“异乡客”。

比如,在第一站《看吧,风塔》中,他离开了令他恐惧的故乡,故乡有一座被成千上万的废旧玻璃瓶堆积而起的巨大的塔,一有风来,就发出猛兽般的狂号。然而无论怎么逃离,风塔带给他的惊惧都如影随形。他新居的邻居是一些收废品的异乡客,他们很快堆砌起一个新的风塔,而且他发现自己的女人也日渐被异乡客和风塔蛊惑了……在这则故事里,异乡客和他们制造的风塔让主人公的逃离变成了徒劳,就这一点而言,他自己其实一直是一个本体生活的异乡客,或者说一个精神上的离散者。

他从一座风塔走向另一座风塔的遭遇,折射了某种最为真切的人生悖谬,他对女友欲动杀机,结果女友死于他人之手,这啼笑皆非的后果仿佛是对他行动的嘲讽。

又比如,《追凶者和凶手》故事因为追凶形成了一个连环套,然而其叙事重心却与解密毫无关系,异乡人抵达一个异乡人四伏的城市,他追逐别人又被别人追逐,他们到底在追逐什么呢?他们在酒吧里,在发廊里,在面馆里,在暗巷中,他们行色匆忙,“神情相似”,一直在拒绝过于明晰的世界,拒绝钝感,拒绝“已成的本质”。

这是在鼓吹“生活在别处”的愿景吗?恐怕未必,因为在唐棣的故事里,人们即使经历动人的时刻,但依然要回返到巨大的生活中去,而且他们将醒悟,“别处的生活”其实亦不过是此处的镜像,它们面对面,方向却正好相反。

《第十站:山海之间》也许是所有故事中最浪漫的一个,唐棣仿写青春小说的伤感物语,借卫校女生和音乐学院钢琴高材生的无果爱情,要探讨的依旧是相互寻找的可能或茫然。男生在经心策划的求爱仪式以闹剧收场之后,踏上了远行之路,希望借旅途来疗愈自己,然而旅途乏善可陈,而且当他回到故地,发现自己可能踏入时间的暗流,一切杳不可寻,他同时失掉了去处和来处,只好一步步向海水深处走。

钢琴家的旅行变成了隐喻,“每个艺术家最终都将面对时间的问题——如何处理时间,如何掂量记忆,如何勾勒精神之旅?”这是唐棣在一篇随笔中谈到的,当然这是老生常谈,不过《零公里处》却绝非老生常谈的作品。

唐棣在小说中很喜欢借时间来制造记忆或遗忘的张力,比如,钢琴家男孩与女孩的时空错位;又比如,在小说中,我们经常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十四年后,十二天前的那天下午三点十分”“直到四年三个月十二天后的某个夏夜”……这些句子中,年份的遥远和月日的切近给读者一种莫名的恍惚感,他的人物似乎都具有对时间的超感力,而这又恰恰放大了他们困于生活的焦虑,生活是恒常还是异动,说不清楚。

在阅读这些刻意标示了时间的段落时,总给人一种看“偷格加印”影像的感受,前景是被生活洪流裹挟的匆促人群,后景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脱序的人,他的行动仿佛被放缓,从而与前景里的众生形成错落,也投射出深深的心理疏离来。

90年前,新感觉派小说家塑造过“时间的不感症者”,人被现代性的时间所挤压,成为异化了的都市的寄生品也是不自觉的献祭者。而唐棣笔下这些对时间敏感的人,想要证明过往并非空耗的时间形式,他们为确立自我,铭记特殊的时间刻度并肉搏过钝感的生活,然而最终他们在生活和时间不断的消磨之下,与脱序的秩序再度嵌合。这是痛苦或绝望吗?如果做这样的理解就未必过于本质化了,不要忘记“零”的命名,它把一切负向的情感和情绪归零了。

我们且跟着一起上路吧,从“零公里”出发,“在剩余的世界里”。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