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面向新时代的志愿文学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志愿文学

2017年10月,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起了主题为“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的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征文启事在中国青年报、文艺报、阅文集团网站等平台上甫一发布,应征作品即如春潮泛起,持续不断。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以广大青年志愿者、青年文学作者为主体的投稿者,热情地寄出了3000余份稿件,体裁遍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剧本等,评委们在翻阅、检视这些优选出来、已印成稿本的作品时,都很兴奋和感慨。兴奋的是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有了首批焕发着青春朝气和生活色泽的收获:这是从近些年来全国青年志愿者方兴未艾的志愿活动生活之海上采撷到的跳跃的浪花,它在阳光下反射着生活的、诗意的、感性的光辉,呈现着银子一般莹洁温润的波光,让人感到清新、刚健的力的冲击。感慨的是,与一般的社会、文运的观潮者普遍感觉“文学已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进入退潮期”的估量不同,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文学爱好者中,蕴藏着从事文学创作、追逐文学梦的极大的积极性。一经发现、动员、组织,就会被触动、激发出来,以群体的合力酝酿而成一种文学氛围、文学精神的气候。大家欣喜地感到:志愿文学,尤其是青年志愿文学,是向着新世纪、向着未来的文学,它是大有希望的!

已经征集到的具有较高水准的志愿文学作品,经过反复打磨、润饰、提升,最终结集出版。有些较成熟的剧本,还组织了二度创作,使之呈现在舞台上,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这也是2017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志愿文学”论坛上已经提出并确定下来的共识:“志愿文学”是对社会负有特殊的职责、富于时代使命感的文学。它是广大青年志愿者通过自我审美力的修养和践行达到自我提升的一个途径。而真正的文学的创作,美的创作,灵魂的创作,需要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反复打磨,勇于把作品推向社会,经受读者的接受和阅读,得到大众文学生活的试炼。这也是这些作品终于结集出版的缘由。

2013年,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从那以后,已经有一定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又提升到了更加社会化、更重践行性的阶段,也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构建、文化内涵的培育。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文化的涵养予以关注,多次给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志愿服务的基层践行者予以鼓励,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汇聚共识,渐渐形成有民族特色、国际视野、历史传承和现实感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也使“志愿文学”固有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发扬光大,志愿文学作为一种参与“灵魂的创造事业”的精神文化品质得以提升,也在广泛、多样、创造性的践行活动中得到实现。志愿文学的灵魂,更加清扬、丰润、厚实。

就“志愿服务”文化的精神层面而言,它属于社会文明、公民道德建设范畴,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重要环节;就其践行性的可及物、可操作的物质生产层面而言,它的突出特征是以立为本,久久为功,要聚焦老问题和新挑战,拿出建设性的实招硬招,使服务文化建设制度化、风尚化。有的同志提出,志愿服务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行为。从“志愿服务建设”的提出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看,这样的看法也是不无道理的。看来,我们培育出来的志愿文学之花,也只有附丽在深植于厚土的茂盛乔木上,才会有更加健旺的生机和更加瑰丽的光彩。让我们以坚实的建设者的步履,去扶植养育志愿文学的花树吧!

最后,我想请大家一起欣赏这次志愿文学征文最早收到的作品之一——麦笛的小诗《昭觉土豆》。这是一首像珍珠一样晶莹圆润的小诗,它无意中成了广大在地母怀抱里工作和成长的志愿服务者的绝妙的自画像:“这里的夜那么黑、那么厚/所以昭觉出产月亮/也出产土豆/大凉山是大土豆/小凉山是小土豆/更小的是/小学校里的阿依木呷//月亮哺育星辰,大路套小路/乌斯河连美姑河/每根藤蔓下都结满了土豆/每个土豆都朴实得让人心疼/嫁接进山来九个月了/志愿者周黎说,自己也变成了土豆/因为在川大读了研究生/所以才叫马铃薯”。这是一首感情纯朴、凝炼的抒情诗。纯净清越的诗的意象里,蕴涵了一个叫周黎的志愿者的故事——几乎无事的故事。他到凉山彝族儿女生活的地方去参加支教(也许还兼扶贫)工作。九个月过去了,嫁接进山来的土豆蔓延遍及大小凉山每一条山川沟谷,每根土豆藤蔓下都结满了土豆,山在感觉中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土豆,沟沟壑壑的河流,层层迭套的道路,都布满了土豆蔓延的踪迹;月亮和星辰看得像了土豆,小学校里那个叫阿依木呷的彝族小朋友也被疼爱成了最小的小土豆,而那个心里满贮着土豆,感觉“每个土豆都朴实得让人心疼”的志愿者周黎,被“嫁接”进了凉山后,因为心的变化,因为情的迁移,更因为爱的投注和牵挂,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土豆”,变成了凉山山区里的土豆,昭觉土豆。于是在一个“那么黑、那么厚”的夜里浮想联翩,仰望夜空,感到了自己变成土豆之魂的飞升,溶入了月亮和星辰……告别了这段志愿服务生活,在川大读了研究生的周黎,在诗的联想中颢然醒来,才感觉已经一度溶入自己身心的亲昵朴实的土豆之名,它的理性的、确然的学名乃是马铃薯呵。这不无自我调侃意味的细节让人想到,昭觉土豆也好,别的什么地方、什么作物也好,不过是一种诗的意象,它追求的普遍性,它达到的概括程度,不过是所有的大地之子走向社会必经的一种试炼。志愿服务是一个有大格局、有民胞物与情怀的志士仁人必上的人生一课!最朴实浑厚、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土豆形象,与最清纯莹洁、放射着盈盈清光的月亮倩影迭合在一起,构成了厚重与轻扬并存的诗的圆满意象。一幅志愿服务者的自画像就这样出现了,一面清扬挺立的志愿文化精神之旌就这样举起来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