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无法完成的画像》:以隐形书写的方式为革命塑形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刘建东

熟悉中国艺术史的朋友都知道,画家齐白石曾经接受作家老舍的建议,画过一幅题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名作。作品构思精妙,虽然画面上并没有出现过青蛙的形影,但却格外成功地传达出了如闻蛙声之感。但见在四尺长的立轴上,画家只是在远山的映衬下,用简约的笔墨涂抹出一道急流,急流中,六只小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正所谓象外有意,既然有小蝌蚪,那一定会有青蛙妈妈存在。不仅有青蛙妈妈存在,而且眼看着稚嫩的小蝌蚪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外,一时心急如焚的青蛙妈妈,也一定会鸣叫出声。这样一来,齐白石便巧妙地实现了视听觉的转换,以可见的视觉形象,画出了其实无法用画面传达的蛙声。某种程度上,作家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就是一篇拥有齐白石相同艺术旨趣的优秀作品。

小说被命名为“无法完成的画像”,那画像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文本的核心事件。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的限制性叙述方式。故事发生的时候,叙述者“我”作为学徒,正追随着自己的师傅为他人作画:“三年前,他来到城里,在南关开了个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师傅恪守的传统是,只要是为死者画像,就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这一天,他们师徒俩应小卿舅妈的邀请,专门来到那一年也即1944年时年仅10岁的小卿家,为小卿的母亲画像。小卿的舅妈之所以要这么做,乃因为小卿的母亲已经失踪三年而不知下落。既如此,身为至亲的他们便认定小卿的母亲大约已经不在人世。因是之故,他们把师傅杨宝丰专门请到家里来为小卿母亲画一幅遗像以留作纪念。问题在于,要想画像,就必须有照片,但就在“我”和师傅到来前不久,小卿刚刚自作主张地把母亲的所有照片全都付之一炬。正如同后来的相关描写所透露出的,小卿之所以会有这种极端之举,乃是因为她内心里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母亲已经死亡。好在小卿舅妈从家里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一张家庭的多人合影,才化解了这一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危机。但请注意,这一次开端艰难的画像过程,其具体进程更称得上一波三折。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师傅杨宝丰的一系列异样之举,先是第一次看到合影时的异常表现:“师傅掐灭香烟,盯着照片,似是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接着是打破顺序后的从鼻子画起。依照老规矩,因为认定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所以师傅的画像都会从眼睛开始画起,但这一次,他却破天荒地从鼻子开始画起。关键还在于,原来差不多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的画像,第一次用了“四天三夜”,第二次用的时间不仅更长,而且还累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除了要修整一下细微处的头发,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在傍晚来临之前到达,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画像好不容易完成后,他竟然在暗中毁掉了凝结自己数日心血的画像:“前边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他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我立即闻到了燃烧的味道。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我的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就这样,小卿母亲的这一幅画像终究还是无法完成。小说的标题很显然来源于此。

然而,小卿母亲画像的两次未完成,所构成的也只是刘建东小说的谜面,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尚需要谜底的揭晓。只不过,等到谜底揭晓的时候,时间的脚步已经行进到了1951年。请一定不要忽略文本中明确交代的时间因素,如果舍弃了时间因素,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这一天,阔别已久的小卿突然出现在了“我”的画店里。正是从意外现身的小卿这里,“我”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小卿母亲的真实身份,乃是一个从事革命多年的革命烈士。到这个时候,我们方才明白师傅此前画像时的失常行为,以及小卿舅妈讲述中小卿母亲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原来,师傅的真实身份同样是革命者,之所以在给小卿母亲画像时会表现得那样失常,乃因为他不仅从小卿舅妈提供的合影中辨认出了自己的战友,而且也已经知道战友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此外,小卿舅妈的讲述:“这兵荒马乱的世道,您说一个年轻女子,不好好在家,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那个小家,好好过活。天天在外面疯跑,尽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谁知道她找的那个男人是谁,是干啥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她都自己决定了,也不让我们参考一下意见。甚至都不让我们见上一面。”如此一种不正常的情形,只有联系小卿母亲的革命者身份,才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释。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整个小说文本虽然没有任何描写小卿母亲和师傅的实际革命行动,但通过先后两次未遂的画像过程,作家刘建东巧妙地把这一切全都给予了艺术塑形。刘建东的奇思妙想,既能够让我们联想到齐白石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更能够联想到海明威那声名烜赫的“冰山理论”,《无法完成的画像》也应该被看作是一篇优秀短篇小说。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