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双雪涛:千年侠客寓言中分裂出一个东北文本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双雪涛

双雪涛的中篇新作《刺客爱人》讲述了一个“刺客+爱人”的故事。他在发表这篇小说的时候,还附了一篇创作谈——《完整地分裂》。他谈到:“小说本质上与自己相关……阅读好作家的收益……(在于)他们怎么通过写小说把自己呈现出来。”所谓好作家的“自己”,应该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关联,或者说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换句话说,双雪涛认为,小说不仅是对作家“自己”的呈现,也是对作家心中的世界的呈现。那么,双雪涛的世界是如何呢?或许可从《刺客爱人》的细微之处来看。

暂时抛开情节不谈,《刺客爱人》在细节处贴近当下生活。如姜丹的房子远比李页的校区破旧,可却因为是学区房,租金还要贵一点。再如,人物用微信交流,姜丹的儿子褚旭睡前还听了一会儿小布机器人播放的评书,李页骑着黄色的共享单车前往姜丹家等。又如,“最近几年,(李页)注意过养老院的广告,他也相信养老院发展的速度,未来他住进去的时候条件应该会是不错的”,照应当下中国的老龄化社会。

这些细节无疑是琐碎的,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出“中心思想”。它或许代表了双雪涛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分裂、碎片,没什么意义可言。然而,《刺客爱人》的创作目的便在于,把这些混乱的碎片统摄到一个意义框架之下。正如他所说:“无论你内心对世界的认识几多分裂,它本身也是完整的,可以用看待完整事物的方式去掌握。”那么,《刺客爱人》是如何做的呢?

在我看来,《刺客爱人》限制了叙述者的权力,在情节层面层层推进,步步解谜,将读者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经验隔离在较为陌生的情节之下,为他们留出了思考空间。同时,小说还采用“前文本”做评论干预,将小说主题限制在“士为知己者死”这个层面,将读者飘乱的思绪重新拉回来,为他们展现作者本人的思考,试图要他们接受。

《刺客爱人》采用了“隐身叙述者+主要人物视角”的叙述方式。全书共有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要人物视角。同时,全篇的叙述者是隐身的,以第三人称来称呼所有的角色。小说第一章节起始,以李页为视角展开第三人称叙述,引出姜丹、马小千、宋百川等人物,暗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二三章节分别以姜丹、马小千的视角为中心展开叙述。以李页的视角来看,他只知道姜丹的父亲死了,并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被人杀死的。他只知道马小千是一个很有灵气的新人模特,并不知道她的父亲和姜丹的父亲是一同被杀的。紧接着,小说的每一章节都有一个角色的视角充当“中心”,在有限的范围内,由叙述者讲出他们视角下的故事。像拼图一样,情节被一块块地拼接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第九章节进入次一级的叙述层次,将之前的隐身叙述者换为主要人物来开口说故事,直接展示出霍光与马小千的来往信件。这样的叙述技巧,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小说的现实质地吸引到情节层面,避免读者对小说与现实的亲密接触而感到厌烦。因为,生活的本质是琐碎的、无聊的,需要远距离观瞻,才能将它的味道细细品尝出来。

所谓“前文本”,便是“一个文化中先前的所有文本,对此文本生成产生的影响。这个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文本间性’相近,称之为前文本,是指明其方向性:只有在这个文本产生之前的文本,才会对此文本产生意义压力”。小说正文开始之前,一段文字十分清楚地为解读此小说提示了不可或缺的前文本。“豫让当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他留下的那把青铜宝剑,在两千多年后又引发新的恩怨仇杀。从英雄到罪犯,两千多年里宝剑经了多少人手,善恶又轮回了几遭。”

如果小说仅仅停留在这一步的话,读者的思绪仍是混乱的,不完整的。而小说在情节层面,引入一个中国人尽皆知的侠客故事,便是用前文本来做评论干预,把读者混乱的思绪拉回小说预设的轨道之上。所谓评论干预,布斯称之为“作者干预”,他认为“评论者最明显的任务是告诉读者他们自己不太容易搞清楚的事实”。双雪涛或许对读者的感悟能力没有信心,以至于他要在小说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将主题公之于众。在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让小说具有一种悠远的时空感与轮回感。几千年前的宝剑流传至今,善与恶的纠葛至今还不断上演。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然而世界最根本的本质是否未曾改变?这或许是双雪涛企图要读者思考的问题。

双雪涛以往的小说都具有东北色彩。这一篇也不例外。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来自S市(即沈阳市),铁西区粉艳街便是故事主要情节的发生地,与霍山做交易的几个古董贩子,很有可能是当年轰轰烈烈下岗潮的下岗工人。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小说并没有过多地在空间上展现东北的面貌,而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了时间上。双雪涛应该是意识到了,就我们所处的空间而言,我们的一切感受都是暂时的。这种暂时,意味着片面,决定着我们只能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把握这个世界。但一旦跳出空间,进入到历时发展的时间之中,我们的感受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几千年前的故事在今日仍会继续发生。这意味着永恒,这也是世界的本质。

( 报纸原题《从往昔世界分裂出一种青年写作》)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