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芸创作之“风”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王芸

江汉腹地,云梦中枢,含泓荆州,涌流江陵。楚辞华章浪漫飞扬,三闾大夫长歌当哭,春秋霸业兴亡盛衰,三分天下群雄逐鹿……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媲美的楚文化瑰丽绝特。生活在江西的作家王芸,继承着楚文化的气韵和血脉。

长篇《江风烈》素材来自于作者的故乡。在这部长篇处女作中,“我放进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的了解,也放进了我对人生、人性、社会的思考。”(王芸)显然,对故土的熟悉和情感,奠定了这部小说成功的基础。《江风烈》时间跨度60年,经由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沉浮,映现出一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迁。一个历经波折的家庭,一座大江奔流的古城,六十年的时空交错,几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婚恋观、世界观,以及情与理、情与欲、情与法的冲突,跌宕起伏。紧接其后的第二部长篇《对花》,故事却发生在作者陌生的他乡。小说写的是赣地两代采茶戏演员的人生故事,折射采茶戏这一从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用方言演唱的“稀有剧种”在赣地的发展历史、演变,以及传统文化的当下处境。三代女性对戏曲艺术的坚守和传承,活色生香。王芸或许是深谙戏曲三昧的,她的小说有许多以戏曲为题材的篇什,但如此鲜明的地域和语言隔阂对许多写作者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突破的障碍。王芸写来却是得心应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另一个给我突出印象的例子是《心祠》,一个傩班故事,完成得中规中矩。起源于商周的傩戏,又称鬼戏,汉族最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祈求安庆的娱神方式,在长期的传承中逐渐衍变为酬神还愿的原始戏剧,装饰简陋,表演稚拙,动作直白,流行于南方多省的乡间。因其地域的闭塞,方言和形式的隔膜可以想象。但王芸在《心祠》中呈现的罗家三代的跳傩戏缘,却似乎驾轻就熟。我曾多次下乡参与傩戏的田野调查,野心勃勃地想要用小说探寻这种充满了现世渴求的蒙昧的所谓“通灵”方式,借以呈现现代人的精神迷惘和危机。但宥于才力,终是一事无成。没想到多年后,一个异地进入的作家却以此题材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一部厚实的中篇。

王芸的小说人物大多是芸芸众生中最边缘、最失落、最失败的人:不同故事的社会边缘人(《控》),靠救济金生活的老演员(《红袍甲》),初到城市的辛酸的小保姆(《寻找马耳他狗》),刑满释放的官员(《与孔雀说话》),流浪汉(《寄》),他们往往身心遭受创伤,在社会生活中轻若“羽毛”(《羽毛》)……在书写这些林林总总的个体的时候,王芸小叙事的笔触清丽婉转,情感细腻敏锐,节奏从容,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营造出沉静的整体氛围,也形成她特有的叙述风格。也许正因此,她的散文和中短篇小说在坊间颇有声誉。

然而,在全景式观照社会变迁的重大题材写作中,她又显示出开阔的视域,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激流般涌入笔端,表现出一种女性作家不多见的理性与大气。宏大叙事中,既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有大时代的波澜壮阔。纵观文学史,作家们表达千差万别,大概归为两种类型:有的雄健豪放,有的婉约温柔;有的极目千里,有的专注尺牍;有的指点江山,有的自我独白;有的慷慨悲歌,有的浅斟低唱;有的大刀阔斧,有的绵针密线;有的出手皆是核子弹,有的一生只经营小摆设……由此形成各自的调性、特色、符号。而一个人能够把握各种素材,各种叙事,并且保持着自己的特征,无论如何都是殊为难得的。

王芸对诸如民间年俗、风俗,板凳龙、采茶戏、书法、架花、手工家具等过往的古旧的事物有一种书写的迷恋,这是她许多小说表现的对象。这让我对她这类作品的阅读一开始充满了警惕。对古旧的事物的迷恋曾经是文化界的一种风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酒足饭饱的人们忽然对古旧残破的乡村有了狂热的兴趣。他们痛心疾首、四处呼吁,要保住祖宗的遗产,于是无数沉寂已久正在消失的陈迹起死回生。

我本人因为各种机缘在各地行走,常去参观“祖宗留下的辉煌”。很多年,一旦做噩梦,背景总是那些残破不堪似有鬼魂出没的古镇古村古屋古巷。每当主人津津乐道“这里可以做拍《聊斋》的外景”、要拿它“打造旅游文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的背脊上总是一阵阵发凉。这样的经济发展思维,完全建立在对传统的依赖和对“文化积淀”的膜拜上,陶醉在“传统高贵”“积淀深厚”的自恋中,更有的人还因此对异质文化充满成见,对现代生活加以种种无知的嘲笑。幸好,在王芸小说里,我看到的“迷恋”并不等于迷失,更有她丰富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来跳和合吧》,打小一起跳“和合舞”的伙伴在现实风云中分分合合,表达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思考;《红袍甲》是演了一辈子威严关公的父亲一生价值的凝聚,最终却不得不答应儿子用这套戏服去做商演;《架花》按祖规是不准许女性参观制作的,但县长却把女记者带进了祠堂……各种老旧的事物在走向消泯或变异,而新的事物破土而出。

在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中,努力揭示某种事物消失本身的价值,以图建立全新的人文价值,是这类作品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我相信这也是王芸写作的一个目标。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