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云边路》:故乡的“再造”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甫跃辉 《云边路》

大概对每一位作家来说,故乡都是最重要的精神原乡:生命从那里开始,关于人、关于世界的认知都是故乡哺育滋养的。相对于滚滚向前的历史而言,故乡和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一样,都在历史的裹挟下逐渐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语境下,许多现代人都成了异乡人,每一个现代人的故乡书写都是对飞速变化与消逝的旧时光的雕刻与追忆。这也是当下大多数文学作品关于城乡书写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故乡的何种书写,总是关联着书写者别样的生命体验,别样的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的悲悯,也因此常常格外动人。

那么甫跃辉关于故乡的写作意义在哪?

即便人们担忧当下人生活方式趋同导致经验同质化,每一次历史大潮之下的个体依然有许多可能性,其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从保山到上海生活并成长为作家的甫跃辉,他的心里是如何接受这种平坦的生活“突变”的?他走过了什么样的成长心路?他的写作提供了什么样的独特经验?

李健吾曾说,散文要“内外一致,而这里的一致,不是人生精湛的提炼,乃是人生全部的赤裸”。散文集《云边路》是甫跃辉第一次的“人生全部的赤裸”。散文与其虚构小说的互文写作,勾勒出更清晰的“情感结构”。故乡里的那个乡村世界,照亮了他的全部写作。初读甫跃辉小说时的感觉都有了来处:来自七彩云南的作家自带神秘光环,想象奇诡心思曲折笔致繁复都理所当然。当他置身时尚“魔都”,那一层神秘光环叠染上五光十色的都市气息,看似游刃有余,实则亲昵而又疏离。

《云边路》中最动人的地方是人与孕育人的土地和自然之间之熟稔、自在的素朴关系。与此相关的是甫跃辉笔下对农村生活经验描写中流露出的某种内在生命力量。这种力量看似漫不经心无足轻重,但却是隐蔽的、持久的。作为已经走出大山的人,回忆农村生活最微妙并且最难以把握的也许是态度。作者没有刻意美化农村,也不回避对农活苦辛的绝望,没有因为绝望而产生怨恨,也没有为已经逃离了农村而沾沾自喜。一双善于发现大自然奥秘的眼睛,和准确细致的语词雕刻,为这个“云边”世界不断打开了如星星一样闪光的时刻。

作者在对农村贴切真挚的描写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与故乡的距离。正是这个说不清的距离感,是作家不停书写的重要内在动力之一。与其他作品中一样的是,甫跃辉在《云边路》中又一次表达了无法逃遁的人生虚无感。社会学家米尔斯说:“如今,历史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让人们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基于往昔珍视的价值找寻方向。”当下的每一个人应该都难逃这种力不从心的劫持。如果说作家的讲述是存在的证明和方式,是追寻、雕刻逝去时光的方式,甫跃辉试图在文字里再造一个“云边”的世界,对抗虚无。他的每一篇作品的写作时间精确到秒,对许多场景或事件的回忆都尽量求证,对人、物、事、景的描绘常常是做到了纤毫毕现。但他的文字里总有一种急迫感,总是想抓住,但似乎又总是清醒意识到什么都抓不住:“消失是唯一的命中注定”(《秋天田野上》)。大概正是因此,每次读到最细微处的描写时,会让人突然生出恍惚。

而在现实中,故乡作为“往昔珍视的价值”的载体,不管是文化遗产化还是观光资源化,不管是美丽乡村振兴下的希望无限,还是在现代舒适优雅便捷与激活人们的乌托邦乡愁之间寻找平衡点,甫跃辉笔下出现了新时代的“桃花源”。而我们,也的确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偶遇”这样的“桃花源”。

《云边路》中已经“再造”出一个故乡的雏形,甫跃辉在《文汇报》上的“笔汇”专栏还在继续,城市化进程与现代“桃花源”建设也在进行当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样正在成长中的“云边路”。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