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朱山坡《萨赫勒荒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表达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朱山坡

近期,小说家朱山坡写了一系列以援非中国医生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迅速引起热议,其中《萨赫勒荒原》调子虽沉郁,境界却雄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难得一见的好小说,目前已为多个年度选本收入。小说写非洲津德尔地区医疗队的中国援非医生老郭突然病倒身亡,“我”临危受命,接替有着人性光辉和巨大威望的老郭进驻医疗队的故事。萨哈是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司机,他负责开车带着“我”,横跨尼日尔东西部全境,穿越萨赫勒荒原,前往中国医疗队在津德尔的驻扎地。

故事围绕着萨哈和“我”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展开。两人行驶在苍茫辽阔的荒原中,共同踏上“世界上最孤独的公路”,彼此的情感纽带,是中国医生老郭。以老郭和“我”为代表的中国援非医疗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远赴津德尔加入援非医疗队,以高尚的情操,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践行着舍生取义般的使命担当。尤其是献身彼处的医生老郭,不仅是“我”的博士生导师,而且他的经历深深感召着作为后来者奔赴非洲医疗前线的“我”。此为医者之义,不惜付出健康乃至生命,克服气候恶劣、病疾横行、缺衣少食的艰困环境疗治病症。对津德尔地区的人民来说,尽管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但他们善良、坚忍,渴望健康和公平,始终感铭中国医生的付出。对于后者,尤其郭医生,他帮尼克祖母做过白内障手术,使她重见光明,萨哈的两个儿子罹患脑膜炎也是他治好的,感念于此,尼克祖母曾沿着萨赫勒荒原,不可思议地一连走了十二天,要去医疗驻地见见那位中国恩人;得知郭医生被病魔纠缠,她诚心地为他祈祷,甚至要带老郭回村为他做一场法事驱魔。而“我”则深切地为萨哈之子尼可的悲戚与匮乏所触动,但萨哈一心为公绝不徇私,拒绝“我”送给尼可的炼乳和黑麦面包,因为他渴慕的是一种精神的与文化的“公平”。可以说,中国医生与尼日尔人民之间,在无边的苦难里结下了生死之交的友谊,他们深刻关切对方的遭遇和命运,可以不畏死生共赴患难……如是等等,皆为世间大义。

不仅如此,小说以医疗队为切入口,事实上还有一层涵义,即对于生命的礼赞。非洲人民历尽劫难却始终怀抱精神的坚毅,而中国医生视死如归地投入到非洲最艰苦之地,甚至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如小说所言,“中国援非医疗队工作量很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生活环境恶劣,营养跟不上,常常有累倒在岗位上的,更大的危险来自疾病的侵袭。非洲有各种传染病,一不小心便会感染上,这给中国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威胁”。故事最后,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当萨哈和“我”驱车进入沙漠荒原的腹地,眼看着要一味往孤独寂寥的路径走去,然而萨哈的一个急刹车,撞见了他的儿子尼克及其祖母的另一条线索,尼可拦住我们前行的道路,他要传达祖母对郭医生的关心,萨哈与“我”却不忍将老郭之死直言告之。当安抚好尼可重新出发后,“我”突然意识到,他患上了疟疾,遂极力要求萨哈掉头返回,却遭到了拒绝,在萨哈那里,寻求的只有公平与公义,他感念中国人民的交谊,不为谋私利、得好处,甚至可以为此置家人生死于度外,只因自身有着更为宏远的诉求。蓦然回首之际,尽管没有救助儿子的萨哈, “已经泪流满面,泪水重重砸在方向盘上”,但依旧义无反顾地驶向更需要中国医生的津德尔驻地。

不得不说,来自中国前赴后继的援非医生,以及在磨难中抗争的非洲人民,共同形塑了跨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那是弥足珍贵的敬与爱的叠加。这不仅代表着中非之间的文化认同,更呈示出对于生命共有的珍惜、护佑与礼赞,两国人民间如萨赫勒荒原般宽广坦荡的胸怀,超越了国界与文化的阻隔,其对彼此命运的关切和协助,代表着小说中所展开的殊途同归之意旨,其中无不透露着命运与共的情义。萨哈与“我”以穿越萨赫勒荒原的方式留驻其间,那片贫瘠荒芜的土地却培育着中非人民肥沃的深情厚谊,其中之行迹与心迹,勾勒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图景。

(作者系《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