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区域文学史写作的别样路径

发布时间:2022-01-16 来源于:网络 作者: 点击数:
  近年来,区域或地域文学史书写越来越引起重视,评论家张光芒等撰著的《南京百年文学史》是区域文学史写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对于区域文学史路径的别样探索富有样本价值。

  之所以称《南京百年文学史》为“区域文学史”,而不是“地域文学史”,因为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看,区域本意指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并设立相应国家机关的行政区域,具有人为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内部自然人文特质不尽统一的特点;而地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具有边界模糊、内部自然和人文特色大体统一的特点。在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全面推进的当下,区域文学史的撰写是否有意义?又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价值?

  若以现代部分的文学为例,南京一度是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自然会渗透到文学的内部,影响南京区域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若以当代部分的文学为例,南京区域以高晓声、方之为起点,接下来赵本夫、苏童、叶兆言、朱苏进、范小青、毕飞宇、周梅森、储福金、韩东、朱辉等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作家纷纷涌现,这些作家的写作既有对传统江南文化主题的接续,也有对现代城市欲望与文明病的反驳,在继承南京质朴与典雅并存的文化气质基础上,形成多元的语言风格与文学样貌,亦在良性竞争与共同发展中展现出一定的共性特质。这就说明现当代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化环境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说明区域文学的外在政治文化语境与生态环境对文学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

  本书在编写上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采用“以文见史”的史学观,主要体现在时间分期上。一部好的文学史,不仅能够深化我们的文学史认知,更能构建起我们对于相关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发展史的传承谱系。《南京百年文学史》通过详实的史料收集,尊重历史,厘清了南京文学百年来的发展轨迹,整理、挖掘与分析了南京区域百年来众多名家名作甚至普通作者的作品,总结了南京区域百年的文学传统,并以文学的形式还原历史,有利于读者通过文学触摸历史的真相。总卷绪言和各章之前的概说极为精彩,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的诗学地理、文化气质、文学传统、文学精神、审美追求等有了精准的定位,对于南京文学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个亮点则是采取兼容并蓄、交叉共享的选编观。该书对作家作品的选择贯彻了兼容并蓄、交叉共享的原则,将典型的南京本土作家、在创作上与南京有关的准南京作家、生于南京又离开且在创作上与南京部分相关的南京籍作家、非南京作家的南京写作等四种类型的作家一并收录。也就是说,但凡在文学创作上与南京有关联的知名作家悉数收纳,并且针对每种类型的作家采取不同的叙述策略,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这种开放的选编观,以南京为辐射点,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知名作家的文学创作乃至文学活动巧妙汇入南京文学版图,既突显了南京文学史的南京文学元素,加强了区域文学史与全国文学史的对接与关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共性中展示着南京文学的个性,再一次证明南京的山川地貌、人文风景、社会情绪、文化意蕴等地域特点与风情对作家及文学的孕育与创造。

  第三个亮点则是学术性与资料性兼备的编撰目标。文学史的本质还是“史”,区域文学史尤其要将诸多作家放在中国文学和区域文学“史”的范畴与坐标中进行重新定位,编者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评判。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区域文学的实际创作概况,精准提炼区域文学的审美传统和地方特色。这对编撰者的学术素养、学术眼光、学术品格等提出极大的挑战。本书在编撰过程中,思路清晰,观点鲜明,定位准确,表述严谨,保证了史书的学术性和学术的独立性。而本书最撼动人心的地方在于浩瀚史料的收集,诸多文献均为第一手材料,首度公开。所以给予“至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南京百年文学史料库”的赞誉并不夸张,从此意义上说,《南京百年文学史》又是一部区域文学发展的文献史,也是一部区域文学研究的学术史。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