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沉洲的《闽味儿》

发布时间:2022-01-1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闽味儿是什么味?沉洲将《闽味儿》分为“水之鲜”“陆之醇”和“山海之味”,大有将闽地滋味一网打尽的意思。28篇散文组成一书,将这些饮食介绍得“有来有去,有滋有味”。《闽味儿》,不仅是食物之味,也是传统的味道和思念的味道,更体现了闽地的文化特点和闽人的生存情趣和智慧。

  流传至今的一道道美味,无不是集结民间智慧而成,并复写有不同时期的时代密码。在《闽味儿》中,沉洲是一位称职的滋味导游,他耐心地讲述食物的前世今生,比如在《传奇:酒坛里山交海汇》中,通过“聚春园”老厨师的回忆,得知佛跳墙这道名菜,原来是官员为了宴请闽都按察使和内眷别出心裁的发明,再由按察使的衙厨调整改进而来;《武夷吃茶去》,由三州人“茗必武夷”联系到闽南人参与了对武夷茶的塑造,以及半发酵乌龙茶的创制;在《这种芋头不寻常》中,还讲到林则徐用八宝芋泥“回敬”外国领事挽回民族颜面的故事。这使这一道道饮食于时光的推进中增色不少。在这部书里,作者更多地将时光停留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回想上个世纪食物匮乏的六七十年代,人们对食物倒是保有最原始的虔诚之心,敬畏自然,守护食材的原始之味,也就有更多的智慧倾注其中。而对过往时光和滋味的回忆,恰恰成为这部书的一个重要基调。

  在《包裹起来的乡愁》中,沉洲通过自己的成长记忆穿针引线,乡情与人文相织,写烧卖道的却是乡愁。文中回忆了初中一年级那年的大年初三去同学家里、看同学母亲和姐妹做烧卖的往事,那一家人围坐一起,各有分工,那种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使人已经忘掉了作者介绍烧卖制作方法的初衷,而是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沉浸在过年时一家人因食物而忙碌的幸福之中。是啊,食物召唤亲情寄托爱。满满的烟火气,浓浓的人间情,使客家人因思乡之苦而创造出来的食物,叠加新旧两愁的滋味,成为镶嵌于食物身上的乡愁记忆。

  好多小吃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到底凝结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食物就不单单是填饱肚子的吃食,更是艺术品一样的存在。《母亲的太平燕》介绍的扁肉燕做法就是这样,原来外形酷似馄饨的扁肉燕,其薄皮是捶打后的肉泥与番薯粉反复搓揉而成的,进而作者又介绍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以及精彩的“打燕”表演。一味小吃背后除了精湛技艺,还要付出大量辛劳,让人匪夷所思。不过,也只有这样糅合进智慧与汗水的食物,方有故乡之味,才能消解浓浓乡愁。

  滋味联动的是童年生活以及最为动人的亲情。《老鼠上桌啦》回忆了小时尿床的尴尬。作者对梦境的描写,以及母亲形象的刻画,都极为生动,仿佛读者也能经由这个路径,回到自己的童年。在对付小儿尿床这种事上,民间偏方似乎最有效。于是,记忆田鼠肉干的味蕾重新被唤醒。沉洲从宁化老鼠干味道,讲到捕捉田鼠的趣事,这散文才真正写开了。“恐怖不恐怖,那只是人类附加的文化力量使然。”看了沉洲写的田鼠,也就不觉得这道美味有那么可怕了。

  读《闽味儿》的另一个趣味,在于能够不断体验揭秘的乐趣。沉洲在对不同时期往事的回忆中,细数食物的制作方法和诀窍,不但绕开了使文章变成乏味食谱的风险,还加进了很多有趣的情节和细节,比如在《“打”出来的鱼丸》中,看大表姐捏鱼丸,如何撞击鱼浆,如何出胶,如何一次次加盐加水加粉,都生动极了。而这样的揭秘,几乎篇篇都存在,美食爱好者甚至可以循着这些步骤一一尝试了。

  食物由古至今的传承和演变,也是一种流动的历史。沉洲回忆美食、寻找美食、记录美食,最担忧的就是美食在当下这种不计代价的快节奏生活中断代,为了利润,还有那些有意与无意的可怕变化。今人的感受和体验已落伍于古人,那些源远流长的美味会长眠于典籍,成为一种传说吗?作者以鲜活的味蕾感受,召唤读者对当下生活进行思考:大自然赐予的食物,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天然食材在高产农业的绑架下开始变异,苦累利薄的传统行业在年轻人眼里也已经失去光环,童年时舌尖上的味道恍惚就要随风飘散。忧伤在美味之后,来的是那样猝不及防,又无处躲闪。有来路更要思去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和诘问,这本写饮食的《闽味儿》,也就有了沉甸甸的感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