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赵维东:读张葆海长篇小说《大绸商》有感丨一部反映中国丝绸之乡创业史的佳作

发布时间:2023-04-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有幸在长篇小说《大绸商》面世不久,即收到作者寄来的大作,便急不可耐地用两周时间拜读完毕,禁不住拍案叫绝!多年未读过如此佳作了,尤其讲的是那些与家乡历史紧密相连的故事,更感亲切和自豪。实在可喜可贺!

  昌邑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丝绸文化之乡”。《大绸商》以昌邑悠久的丝绸文化为背景,以清末民初阎、亓、李等丝绸产业家族分分合合的商业竞争和矛盾纠葛为主线,反映了中国经济与丝绸市场的动荡及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沉浮,凸显了昌邑人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开疆拓土的创业精神和诚信为天、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主人公阎立信,这个昌邑绸商的杰出代表,继承了先辈诚信兴业的优良家风,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用血与泪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以徳立人、以善交友、以信兴业的颂歌,在京城、在南洋和西域诸地树立起昌邑绸商的美好形象,为柳疃丝绸赢得崇高声誉,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和联接东西方文化的一条新纽带。柳疃丝绸也于1915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纪念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面对民族产业危机,主人公阎立信等青年爱国绸商以诚信为本、以大局为重,放眼长远,努力化解前辈恩怨,团结一致,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巧妙对付日商等外来的文化渗透和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品牌。为了联合柳疃同行共同振兴民族产业、抵抗东洋西洋等外来势力的对柳绸的控制,他积极参与组织成立丝绸商会和“三义堂”,将“天有信”研制的先进技艺秘方向传授于各会员单位,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产量、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品多次描述了阎立信的善心施为,充分彰显了昌邑人实在厚道、乐善好施的人性光辉和品格之美。而剧情的发展也诠释了闫立信常说的“有善心才有福报”的为人信条,暗示了善有善报的人类法则。没有路遇受伤人借马就医的相救伏笔,就没有后来“天有信”免遭土匪抢劫的幸运,就没有蓝氏母子后来受到的善待补报,就没有在闫立信遭段执政敲诈即将在刑场被砍头的关头“镇山东”舍生忘死的相救;没有在县衙大牢中对重刑犯狱友“满弓刀”肖炎等的悉心关照,闫立信就不会得知“藏宝之地”,也就没有后来打拼创业的雄厚资金支撑;没有在危急中对卡丽姆的相救,就没有闫立信被法国人围剿的危急时刻化险为夷;没有在胶东对乞丐陈李氏的关爱施舍,就没有闫立信在遭土匪抢劫受伤后大病之时陈李氏母子的热心救助;没有向恳求加入“天有信”洋枪队的穷孩子陈乾的施舍银子,就没有后来找上门来的早期同盟会员陈干对他进行的革命启蒙……

  随着岁月的历练和见识的开扩以及对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亲身感受,闫立信对经营、对人生、对社会、对革命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其经营、其善心、其力量逐渐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融入到支持革命之中。闫立信的大儿子书强说:“革命,不但治好了俺爹的病,也救了爹的命。”也许闫立信内心树立起了这样的信念:大爱,就要救病了的中国,就要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和同胞。这大概就是“革命”的应有之意罢!这种仁心大爱,一定会得到善报。于是,他不但慷慨地拿出大量资金直接支援东北的抗日斗争,还办学传艺、资助留法学生、举办农民夜校、秘密支持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并把枪支等无偿交给当地组织领导抗日的党组织……弥留之际,他对晚辈们说出了心底最想说的话:“一代代昌邑人——除了‘诚信’,就是吃苦耐劳的闯劲和包容世界的家国情怀......没有了国哪还有家啊!”

  作品将经营丝绸自然地把山东早期共产党人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先驱反帝反封建的活动融入情节,描写了在爱国绸商的掩护和配合下,巧妙地护送共产国际代表安全返苏,开辟了通往苏联的“红色丝绸之路”。从此,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托这条红色丝路来往于中苏之间,共产国际也向反动势力统治下的中国进步力量传递着先进思想和革命指导。同时,作品以大跨度的悬念手法描写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战略阴谋和罪行,从日本派遣少年孟四海潜入柳疃又到京城执行“融入中国的生活,为天皇服务”,并暗中作梗三十年,到其子松井孟京在日军的庇护支持下疯狂从事掠夺中国丝绸和控制丝绸经营的罪恶活动,其间谍身份隐藏之深、布局之大可谓少见。说白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日本侵华进而实现其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扩张服务。

  “九一八事变”前夕,得知柳疃丝绸是日军的重要军备物资时,以“天有信”为首的爱国绸商们顾全大局、抛弃前嫌、不计得失,一面与日商巧妙周旋,一面将工厂和库存的丝绸全部烧掉,以“阵痛”的手段摆脱日商间谍的控制。同时,积极动员捐献钱物支持抗战,绸乡人不屈不挠、诚信为天、不甘沉沦、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作品以弘扬爱国主义、诚信精神为主旋律,对于传承和弘扬作为百年老字号民族产业品牌和昌邑丝绸文化品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全社会诚信立业、质量至上、爱国奉献的思想觉悟和道德风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教育意义。

  意犹未尽,遂作拙诗以抒怀:

  佳作如金

  选题新颖立意深远,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描述生动如影闪现。

  开卷入目爱不释手,如临其境亲切自然。

  血泪惊险此起彼伏,争斗劫杀屡起波澜,

  跌宕起伏悬念层出,誠信爱国主线贯穿。

  有志男儿家国情怀,天有信旗四方招展,

  不畏奸商刁钻狠毒,不惧西域途遥路险,

  舍生忘死勇闯丝路,四海宾朋友谊相联,

  齐心抗倭团结一致,绸商倾家为国奉献。

  阎亓李氏三代三义,以信为本爱国为天,

  百年织就柳绸传奇,品质至上永葆秀艳。

  佳作如金当世难得,殷殷期盼荧屏相见。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