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十大小说写作低级趣味

发布时间:2011-03-13 来源于:来无影去无踪 作者: 小说评论 点击数:

【偏好离奇情节】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一切知识的寻求,学问的讨探以及生活经验的尝试都由这一点好奇心出发。故事愈离奇巧妙,也就愈易发生乐趣。穿插得最离奇巧妙的莫过于侦探故事。看这种故事有如猜灯谜,先有疑团,埋伏线索,三弯九转,终于转到答案。在搜寻线索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乐趣;在穷究到底细时,“一旦豁然贯通”,更是一种乐趣。贪求这种乐趣本是人情之常,而且文学作品也要供给这种乐趣,在故事结构上做工夫。

  小说和戏剧所常讲究的“悬揣与突惊”(suspense and surprise)便是侦探故事所赖以引人入胜的两种技巧。在文学作品中爱好侦探故事的成分也不是一种坏事,但是我们要明白,单靠离奇巧妙的穿插绝不能成为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中有这种穿插的,它的精华也绝不在此。

  文学作品之成为文学作品,在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它不但要能满足理智,尤其要感动心灵。侦探故事打动的是理智不是情感,一般人的错误在于不但把这类故事看成文学作品,而且看成最好的文学作品,并拿读侦探故事的心理习惯,去读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要有好故事,至于性格的描写,心理的分析,情思与语文的融贯,人生世相的深刻了解,都全不去理会。这种低级趣味的表现在一般读者中最普遍。

【大量色情描写】

  文学的功用本来在表现人生,男女的爱情在人生中占极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常用爱情的“母题”,本也无足深怪,不过我们必须明白,爱情在文艺中只是一种题材,要过镕炼雕琢,得到艺术形式,才能成为艺术作品。所以文艺所表现的爱情,和实际人生的爱情有一个重要的分别,就是一个得到艺术的表现,一个没有得到艺术的表现。

  西厢记里“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几句所指的是男女交媾,与普通男女交媾不是一回事,它在极淫猥的现实世界之上造成另一个美妙的意象世界。我们把几句词当作文欣赏时,会惊赞这样极平凡的事实表现得这样美妙。如果我们所欣赏的只是男女交媾,大可以在实际中找出欣赏对象,不必求之于文艺。

  这个简单的说明可以使我们明白一般文艺欣赏的道理。

  文艺作品中所当要求的美感,是聚精会神于文艺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是对于表现完美的惊赞;而不是实际人生中某一种特殊情绪,如失恋、爱情满意、穷愁潦倒、恐惧、悲伤、焦虑之类。

  自然,失恋的人读表现失恋情绪的作品,特别觉得痛快淋漓。这是人之“常情”,却不是“美感”。文艺的特质不在疗治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饥渴,不应以刺激性欲或满足性欲为目的,我们也不应在文艺作品中贪求性欲的刺激或满足。

  但是事实上,不幸得很,有许多号称文艺创作者,专在作品中刺激性欲,满足性欲;也有许多读者在实际人生中的欲望不能兑现,尽量在文学作品中贪求性欲的刺激和满足。这种低级趣味的表现在“血气方刚”的男男女女中最为普遍。

【无尽的黑幕描写】

  除掉侦探故事与色情故事以外,低级趣味最常用的材料是社会黑幕。一般人爱看这些作品,如同他们打开报纸先看离婚案、暗杀案、诈骗案之类新闻一样,所贪求的就是那一点强烈的刺激,即Sensation。

  社会确有它的黑暗面,文学要真实地表现人生,并没有把世界渲染得比实际更好的必要。如果文艺作品中可悲的比可喜的情境较多,唯一的理由就是现实原来如此,文学只是反映现实。所以描写黑幕本身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欧洲文学向推悲剧第一,近代比较伟大的小说也大半带有悲剧性;这两类文学所写的都是黑幕,离不掉残杀、欺骗、无天理良心之类的事件。但悲剧之所以崇高,并不在描写黑幕,而在达到艺术上一种极难的成就,于最困逆的情境见出人性的尊严,于最黑暗的方面反映出世相的壮丽。它们令我们对于人生朝深一层看,也朝高一层看。我们不但不会被悲惨情境引起颓丧与苦闷,反能感发兴趣,对人生起一种虔敬。

  这种文学境界,需要极高水准的艺术点染,才可实现。情节愈惨酷可怕,艺术点染就愈难。所以把黑幕化为艺术并不是一件易事。如果只有黑幕而没艺术,它所赖以打动读者就是上文所说的那一点强烈的刺激。我们在作品中爱看残酷、欺骗、卑污的事迹,犹如在实际人生中爱看这些事迹一样,所谓“隔岸观火”,为的是满足残酷的劣根性。刑场上要处死犯人,不是常有许多人抢着去看么?离开艺术而欣赏黑幕,无疑是一种低级趣味。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 推理小说评论谈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 推理小说盘点2013前10

    这或许是最后一次盘点,很多作品,如麻耶雄嵩的《贵族侦探》早几年看会钦佩,可读的时候诡计给我猜个七七八八,最后一篇全中,所以也没什么惊艳之感了。榜单是越来越鸡肋,不...[详细]

  • 推理小说写作技巧:我的动机学教室

    怎样令杀人动机使人震惊,这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我曾经分析过某些日系推理的奇葩动机,如果你能够理解为了杀人造个馆,你当然也能够理解杀人是为了新本格这样至高至纯...[详细]

  • 由构思三重叙诡所联想到的关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意见

    昨天想到一个三重叙诡的例子,懒得写文,简述如下:(1)是夜,医院四层,护士听到尖叫,走近查看,一人委地痛哭:“我的孙子被人抢走了。”于是护士马上朝老奶奶手指的方向追去,走廊...[详细]

  • “穿越救亡流”与“历史研究范”

    在最早的历史穿越小说中,历史是一个单纯为抚慰个人的历史和现实创伤经验而营造的疗伤空间。这种主体的自我安慰不可自拔,至今仍是所有的历史穿越小说都必须遵循的铁...[详细]

  • 董立勃的小说

    谈论董立勃的小说,必得涉及他曾经生活过的团场和连队。立勃的老家在山东,但真正开始同大地的接触,却是在兵团团场。团场才是他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详细]

  • 张克鹏小说评论

    对于创作正旺的张克鹏来说,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豫北这块独有风情的沃土,情有独钟。如果再往前推他致力创作长篇小说的十年以前,他已经是跋涉在文学长途上孜孜矻矻的...[详细]

  • 评缪娟《翻译官》:谁的青春不梦想

    作者缪娟,10年前就完成了这部成名作。10年后新一轮热浪腾空而起。网络为文学创造奇迹。电视剧被定位于职场爱情剧,我更愿将这部网络小说定位于青春校园小说。以18万...[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