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爱无悔,作家的心灵出路

发布时间:2011-03-13 来源于:天涯博客 作者: 未末春阳 点击数:

  去年夏天,又遇高温,酷热难耐之际,毅然决然购得一款高端空调,以期度夏。心神方定,诸媒体关于中小学语文课本部分教材篇目被删削调整的传闻又热炒起来,因职业所系之故,遂关注颇多,结果是感怀更多,耳目一新,不异于醍醐临顶,怅然萦怀,几同于痛失老友。但是,编书与教书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我的义务是据本施教,当然也有必要预先知其大概。我有知情的权利。

  首先听到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将淡出初中语文课本,其“背影”不必让学生再次观望,据说理由是文中的“父亲”攀爬护栏、穿越铁路,所作所为有伤风化且严重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甚至几近于当今一些行窃者与拾荒者而有碍观瞻和市容,此种教材于育人不利,故删,此其一。其二,自建国以来一直亮丽生色于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也“光荣离退”,原因是其中有明显的暴力行为,无益于学生的守法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养成,更无助于社会治安云云。这样的做法似乎具有充分的理由。出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天下的考虑,当然要摈除那些不安定因素和无法无天的负面、灰暗等消极因素,古为今用,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去之,似乎从来如此。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背影》一文又作如何处置?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又该如何处置?那完完全全就是一部颂扬造反精神的书,是否要彻底封禁呢?不编入课本,并不等于原着中该章回的永久消失,更不等于《水浒传》从此不再深入人心。掩耳盗铃的结局人所共知。庄子说“谩藏诲盗,冶容诲淫”,偷窥行为的发生因为受着隐匿之物的诱惑。当下,过早的性行为的“灾情”已经延波及到小学生身上,是因为我们至今依然没有公开或开放状态的性知识、性心理、性卫生健康诸方面的全民教育,在“性”这方面,中国人一直在可怜地活着,关于性知识和性技巧不能口传心授,全靠本能的摸索,再加之“万恶淫为首”的说教之故,中国人一直是“性”的小偷,但这样的结果还是掩耳盗铃,时代变了,本能可以自由冲动,理智也可以在商品里得到有效的苟且的自我释放,我们到了该承认“性”是美妙的并且是庄严的事情的时候了。如同中小学教材,局部、临时的封禁、转移和删除肯定又在“谩藏”和“冶容”,而有藏就有偷窥和偷盗,本来该正当获取的东西一旦不得不用偷窃的办法来获得,这不仅仅在被盗之物本身,更为严重的是由此而致的心理疾患和精神偏颇,所产生的逻辑便是“无一物不可盗取而得”。

  除了朱自清和施耐庵,还有诸多名人以及名篇名著也可能遭致同样的命运。《三国演义》是宣扬权谋的,《儒林外史》是嘲弄读书人的,《聊斋志异》直接讲鬼,《水经注》、《搜神记》宣扬怪力乱神,《红楼梦》极尽奢靡、铺张、享乐、歧视、乱伦、宿命等灰暗之能事……这样,我们便很难找到一本像样的、合乎“和谐”和“法制”要求的“好书”以及文章。《四书五经》应该是好书,《古文观止》,《老子》,《庄子》,《列子》应该算是准好书,《菜根谭》,《传习录》,《世说新语》应该算作次好书,但是这些好书可否有望产生全民阅读的大好趋势?而学生课本里又不能全选成名人名言、警句、语录,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又要求教材内容必须具备丰富性、多样性,必须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选编教材的事情还真不好做。

  至此,我们不能不说及中国现代文坛泰斗鲁迅。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提炼“江南诗学”的民间意蕴

     继《江南风度:21世纪杭嘉湖诗选》出版之后,浙江传媒学院赵思运教授编著的《江南风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新诗群的审美嬗变》,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北回...[详细]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大师的心灵》:文学评论,是一种对话

    关键词:《大师的心灵》 一般来说,文学评论可以分为两类:论文体和随笔体。这些年,对于论文体诟病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对于随笔体有了更大的倾向和认可...[详细]

  • 网络文学评论与传统文学的关联

    在中国网络文学出现的20余年里,互联网技术与文学艺术比翼双飞。随着海量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网络文学评论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对现有...[详细]

  • 《我不能不探索――彭燕郊晚年谈话录》出版

    本书是当代文学青年批评家、研究者易彬在著名诗人彭燕郊先生晚年(2005—2008)与彭先生所作对谈的辑录。内容涵盖彭燕郊先生对自己生平、创作经历的回顾,文坛师友的...[详细]

  • 坚守文学评论的时代价值

    来源:文艺报 赵兴红当下的文学创作在数量上蔚为大观,达到了现代文学无法比拟的创作速度和数量,质量可圈可点。作为对文学创作的肯定文学评论,用文学的...[详细]

  • 网络文学评论——90后的声音

    漫画:程璨编者的话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第一代,90后是与网络文学一同成长的。在他们的笔下,我们仍能感受到文学传统对于新青年写作者的滋养,更可喜的是他们的网络文学...[详细]

  • 《团泊的春天》:抒写新乡村 讴歌新时代

    王松是国内少有的勤奋作家,一年多时间,连续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对一个作家的精力体力都是一大消耗,可是他没有休息,竟然又拿出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团泊的春天》(与杨...[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