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万物花开》后林白"透明"了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于:中国网 作者: 林靖东 点击数:

  当代女作家中,林白的写作是活跃而且引人注目的。她的几部代表作可以画一个创作曲线,起调很高,是《一个人的战争》,接下来的《守望空心岁月》也是对女性即使在爱情中还是漂浮状态的书写;《说吧,房间》是一个离婚下岗女性一切都已破碎的生活,林白开始逼近我们窘迫的生存,曲线有所上升;《玻璃虫》开始了纪实风格的尝试,固执地在文化场域中展开对女性身份的确认和反思;到《万物花开》,林白突然在受虐似的生活的灾难中发现了轻的力量,她将她的对抗性推到了极致——与其在死的恐惧中哭哭啼啼,不如就让脑袋里的瘤子带着他飞翔!这时候的林白冲到了最高点。

  林白比较多变。看上去好像是她的写作策略在主使,其实不过是她“听从内心的召唤”,她“从不考虑评论家的话”,人们看她每一次改变形象,改变得都像一场革命,《一个人的战争》使她成为了女性(权)作家代表;《万物花开》肆无忌惮的性描写使多少男作家突然“悟道”,懂得了运用民间元素来“粗鄙化”;《妇女闲聊录》又来了个“叙述革命”,通篇不见作者的踪影。《万物花开》好像是《一个人的战争》的大变,《致一九七五》又好像是《妇女闲聊录》的大变,但其实她从来没有大变过。她似乎只能当一个主观型的作家,她永远不能够服帖地讲一个从头至尾的故事,她的结构永远都是碎片化,她永远擅写女人。她的小说都是有原型的,她永远有说或者叙述的巨大热情和才力,语言的丰饶多汁从来不困难,给人感觉只要纸上有了一行字,就会衍生出千行万行。每一行都像深海里随波摇曳、姿态万千的藻类,妖媚迷人且暗香浮动。

  她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她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她深谙文学的情感性,深谙用文学的魔法虚构真实,她的小说很大一部分都是改头换面的自传,她每一部作品所代表的时间,也同时是她自身生命主体的时间。她听从生命每个时段对她的呼唤:写《一个人的战争》时她30多岁,一个女人的心智、魅力达到最高点,她或许正陷入一场爱情,但向内看、只观照自己的内心,使她绝决地将自我封闭起来,将爱情的对象对手化是最自然不过的了——产生对抗性。林白的所有小说,其实都是对抗性或叛逆性的焦虑反映。到《致一九七五》,没有对抗性了,她的焦虑彻底解除,从火上(焦虑就像把自己架在一堆火上)下来的林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与现实和解了,掌握了与生活周旋的主动权,写作就成了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的展示与过程的回忆。写完闲聊录就写回忆录,是某种个人因素的巧合,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某种症候?

  这部新长篇令人遗憾地看到,林白再也不能令人意外了。中年人与世界的和解、狂欢叙事的惯性延续、还都好好活着的欣慰……基本就是这个新长篇的情绪了,虽然还有些嘲讽,有些叛逆,但都谈不上尖锐,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欢乐叙事。这个回忆性质的长篇,温和而且温馨,模糊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更加零碎,《一个人的战争》才有的不能自已的、神经质的,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印象、差不多就是一代女性的性爱写真(虽然有些极端)没有了;《守望空心岁月》那些由真实的怨懑达到神经末梢上的空灵淡去了;《说吧,房间》那对现实支离破碎的凄美自怜没有了;那些《万物花开》才有的灵光乍现或意识错乱,那些偶尔地瞬间达到的透明,那些绝不妥协的诡异和超现实,那些林白曾经带给我们的惊喜正在淡去,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不甘的艺术家仍然孜孜劳作的辛苦背影。

  2

  当然,在林白的新长篇里,我们依然看到她那南方植物一般散发着香气、多汁的叙事风格,她那诗人才有的语言的穿透力,她把握繁杂现实、将万物还原呈现的魅力……这些都没有消失,这是我们还能期待她的理由。

  “焦虑被认为是一种性格的缺陷,不会再有平静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焦虑就像把自己架在一堆火上,这个人是出问题了。写作缓解了我的焦虑。”林白似乎得了古典艺术家的焦虑症。这可能从她没有父亲的童年开始。童年的心理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安全感,孤独、封闭,这些都反过来使人的心灵能力变得强大而丰富,甚至通灵。这些都使林白的写作散发出神秘气息,“把自己架在一堆火上”,燃烧得最瑰丽、最成功的是《万物花开》。

  一个脑袋里长了五个瘤子的少年,他眼中的王榨既生机勃勃又怪异冷酷,而性这一主题也在这里达到了极致。大头和小母牛和南瓜、在王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偷情、连马鞍凳都长出了木鸡鸡、一个花痴女人在油菜花地感受到交合、监狱里的性幻想和模拟,以及黑夜里的性事、与金钱发生关系的性最终使四丫自杀……《万物花开》是林白对于性的集大成式书写,称得上灿烂辉煌。性改变以往暧昧、阴暗的色调变得明亮广阔,甚至撒野,所有的性都是自然的,没有压抑的成分,人和万物的性无所不在。

  写《万物花开》的林白变了吗,她只不过把向内的目光投向了外部,一个心智更趋成熟、情感却开始淡泊的女作家形象得以确立。这时候的林白开始对间接经验感到兴趣,但她感兴趣的领域仍然在《一个人的战争》的范畴里,她惊异地看到王榨的性与她所熟知的多么不同,而在中国大地上的农村,性又是怎样的宽广与复杂,她怀着好奇与激动写下了《万物花开》,只不过再一次听从了内心的呼唤、服从了那个时间段生命主体对她的暗示。

  林白的叙述是轻盈的,她没有笨拙沉重的东西,笨拙沉重的东西在她这儿也可以轻盈起来,《万物花开》就是这种轻盈美的极致。死亡、灾难、痛苦经由林白变得审美了,这近乎宗教的境界就是《万物花开》吸引人的地方。现实的苦难随处可见,作家的任务不是呈现苦难,而是最终的精神超拔。大头凭着一个顽童的天真与好奇,超越了他不幸的生命现实,写作的尺度向前伸进了一步。但到《妇女闲聊录》,林白失去了她的特质,她的主观、轻盈、灵性。她跳到另一个极端去,显示她从一个个人主义者也可以成为民工的“他者”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终究是实验的,带有技术的表演性。林白能维持下去吗,紧接着的《致一九七五》证明:她很快回去了。《致一九七五》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她的个人、向内视角,是程度更弱一些的过去,林白终于不能再令人兴奋。

  《万物花开》后的林白成功地克服了焦虑,一切都令人放心地得到了解决,文学的极限体验也差不多完成了,写作《致一九七五》的林白已回到地面,飞翔告一段落。林白还有新的文学增长点吗?《万物花开》差不多达到了极限。比如她能天才地呈现这个世界,但她的穿透力只能到达“王榨的上空”。她并不真正懂得乡村,她却兴味十足、惟妙惟肖地描摹了它,真正乡村生活的实质和精神,她探察得并不深入,这是所以木珍看起来只是一个会活动的木偶。

  人们会觉得林白的作品具有某种摄人心魄的魅力,很容易接受她的趣味暗示,因为她既是情感的,也是性灵的,符合中国传统诗学的美感要求。但文学的最高境界是通宇宙,古代的文论家陆机、刘勰、萧统等都认为,文学是宇宙原理的显现。林白已是空灵的了,但她空灵得还不够,《万物花开》普及到了万物,到达了王榨的上空,也还没有通达宇宙。中国人的宇宙观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与循环,时间在空间里的亘古循环和空间在时间里的亘古循环。在这样一种观照下,万物都染上了玄学色彩。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浑然一体的,万物都有粘连,都是循环往复,都有说不清的象外之意。有了哲学观照的文学才谈得上通达宇宙,才有了永恒的意义。这是为什么林白的作品,就算最好的《万物花开》,也并没有完全达到至境,她并没有高高地翱翔起来,没有穿越时空,没有如那些最好的文学达到的——空茫。好文学总是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摧毁人们的情感,让人们在阅读面前被征服,看到自己永恒的可悲命运,看透今生来世,最终,靠着哲学的深邃得到提升。林白叫人看到了她的“透明”,但往往只是“半透明”。不知道过早开始写回忆录是不是一条通向“透明”的坦途?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