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儒为仁之道,侠乃义之术——评孙晓《英雄志》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转载 点击数:

当我第一次看到孙晓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英雄志,作者为什么又要把他的小说取名为英雄志?后来,《英雄志》里的情节看多了,我才终于明白过来,原来这里得“志”,有两个意思。

其一是记载,《庄子》中《逍遥游》一篇写道:“齐谐者,志怪也”,说明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起,“志”就有记录的意思,《三国志》是三国历史的记录,《聊斋志异》是鬼狐精怪故事的记录,而《英雄志》,就是书中英雄人物事迹的记录。《英雄志》中描写的人物不少,除了柳门四将“观海云远”之外,可以称得上英雄的人物还有许多,比如江充、秦霸先、柳昂天,他们是疆场上的英雄;还有卓凌昭、宁不凡,他们是武学上的英雄;便是银川、艳婷、倩兮、琼芳等人,也可以当得上巾帼英雄的称号。《英雄志》记录英雄人物的事迹,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当然,作为一部有深度、有涵义的小说,单单记录书中人物的英雄事迹是不够的,还要写出这些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为什么成为英雄,他们又是怎样成为了英雄。这也就牵涉出了《英雄志》中“志”的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志向”,也就是理想。《英雄志》不但是英雄事迹的描述,更是无数英雄人物理想的升华。

为什么“观海云远”四位主角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们本是好友,又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如果齐心协力,怎会拚不出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可是,他们不同的志向注定他们将反目成仇,最终走上不同的道路。杨肃观复辟正统王朝,建立心目中的“理想国”;秦仲海去了怒苍山,打起了反叛的旗帜,要毁灭整个世界;伍定远尽心竭力维持着正统王朝;而卢云也为着心目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四位主角当中,表面上是杨肃观和秦仲海之间矛盾最大、冲突最激烈,实质上,秦仲海注定不是杨肃观的对手,《英雄志》中最深刻的矛盾,出现在杨肃观与卢云之间,他们之间的冲突,决定了《英雄志》的结局。

秦仲海虽然壮怀激烈,但他一心只要毁灭世界,是地狱派来人间的使者,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死气。他毁灭世界其实并不是什么理想,纯粹是为了报复,就像《水浒传》中的天杀星黑旋风李逵,为杀人而杀人,看起来轰轰烈烈,却似夜空中的烟花,支持不了多久就会消散,所以说,秦仲海之死,必定出现在《英雄志》结局之前。他的死,只是一个铺垫,一个阶梯,只是为了将杨肃观推上人生的巅峰,也是人生的转折点。

直到结局之前,杨肃观也必定是一个成功者,一个胜利者。他与秦仲海不同,杨肃观的理想,不仅仅是破坏一个旧世界,更为了打造一个新世界,一个心目中的“理想国”。本来这“理想国”也不算坏,正统王朝比起景泰王朝来说,不一定好到哪里去,但却肯定不会比景泰王朝更坏。不过,杨肃观的世界中,欠缺了一样维系国家与社会的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仁爱”。孙晓评价“镇国铁卫”用了两个字“冷血”。这两个字,比起“虚伪”来说更重要,更是杨肃观“理想国”的致命伤。在这样的“理想国”里面,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一个“利”字,所有人都为利益整合在一起,形成的“镇国铁卫”,统治了整个世界,可一旦他们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或者说杨肃观这棵大树倒了,他们便会像猢狲一样星散。即使杨肃观死了,除了倩兮,或者还有书呆子卢云,怕也不会有人为他流一滴眼泪。

至于卢云,他向来是一个失败者,命数“二两三钱”,“此命推来衣禄无,求谋做事总孤独,妻儿兄弟各离散,漂泊他乡作散人。”身边的好友,杨肃观拐走了他的妻子,秦仲海给了他一刀,伍定远注定与他有一场决斗,端的是“妻儿兄弟各离散”。当然,他的命运并非由天而定,恰恰是由他自己走出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了这四句话,他必定命途多舛,怪不得杨肃观,也怪不得秦仲海、伍定远,谁让他为了正道之界,一步也不肯退让呢?如果让了,那就不是卢云了;如果让了,他就不必死撑在这里,为嗣源悲、为倩兮哭、为此生的际遇感到痛楚;如果让了,他早已登上庙堂,成了当朝一大权臣……如果让了,他早已提拿杀人之剑,成为为所欲为的天大王!所以即使再来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卢大人的命数仍然不变。便像狼一定吃肉,飞蛾一定扑火,纵使夺走了挚爱、砍杀他的肉身,卢云仍旧是卢云,他绝不会背叛最初的志向。这也是整部《英雄志》里最核心的东西——正道!什么是“正道”?卢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做对的事情”。可是世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杨肃观认为他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秦仲海也认为自己做得对,便是老好人伍定远也这样想,那卢云的付出,岂不是没有了半点意义?

不,假如孙晓辛苦十年,就为了告诉我们这样一点信息的话,那整个《英雄志》就根本不值得我们期待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通过卢云的口中说出来,我们明白了,这,就是“对”的事情,这就是“正道”!“为天地立心”,讲的是一个“义”字,义之所在,舍身也在所不惜。“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的是一个“仁”字。为了“仁义”,为了“正道”,即便是息机忘世、槁木死灰之人,即便是身入梏炬,心受梏方,也要追求到底,这就是卢云的心地,这就是卢云的志向!

当九华门的三位姑娘看到卢云的时候,她们想起了岳飞、想起了文天祥,卢云给人的印象,就是心目中的岳飞、文天祥这样的忠臣义士。他身为书生,学习儒道,学会了一个“仁”字,后来行侠仗义,又实践了一个“义”字,仁为儒之道,侠为义之术,卢云称得上是一代儒侠。他在算命的时候,得到的总评是“二两三钱,此乃先难后易,外出救人之命也”。这短短的一句话,其实也交代了卢云今后的命运。先难后易,他经历了那么多曲折的命运,可以称得上“先难”,此时卢云已经有四十二岁,人到中年,是否就到了“后易”的时刻,很难说,这要看作者是否还要继续虐待他,不过,以卢云的绝世武功,要想难倒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外出救人”,说得很明白,卢云的个人结局不会很好,毕竟他已经四十二岁,古人四十岁就可以说是中寿,卢云活到这个份儿上,即便是死掉了,也不是“夭折”,作者虐待卢云这么久,没有让他早死,算是对得起他了,所以即使作者让卢云在最终结局的时候死去,我们也不要责怪作者,因为到那个时候,卢云的理想,肯定也实现了。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谓何事?从今而后、庶几无愧!”正所谓求仁得仁,只要卢云本人没有遗憾,我们又何必为他的结局而伤感呢?

宁不凡留下《三达剑谱》,智、仁、勇三达剑,卢云练成了“仁剑震音扬”,作者的安排,是很有深意的啊!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