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党益民诗书画集《雪山上的脚印》印象:深情大爱 将军本色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中国作家网 | 王琪玖 2021 点击数:
党益民将军的新作《雪山上的脚印》,是一部充盈着对雪域高原守边将士和西藏人民深情大爱的诗书画集,是他以炽烈的赤胆忠心,行走和拥抱西藏高原山岗草原风物的心灵的歌唱,是他朝圣者般虔诚的艺术目光凝视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西藏儿女和守边将士的艺术结晶。——这是《雪山上的脚印》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党益民将军的作品我都读过,我的阅读体验是,他的西藏高原系列作品艺术视野阔大,主题恢宏,艺术感染力很强,特别是《雪祭》《我用胸膛行走西藏》《一路格桑花》等作品的题材内容、主题意蕴和美学旨趣,不但给予了我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而且使我对建设和守卫祖国雪域高原的武警战士、西藏人民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美好的认识。在我与党益民将军为数不多的关于文学创作的通话中,我感觉到党益民将军不但是用胸膛行走西藏,而且是用心在爱着西藏,用他的心血在书写着西藏,而且在不懈地努力着用更新更美的笔触,书写他对西藏高原的深情大爱!尤其是读了他寄来的新作诗书画集《雪山上的脚印》,我的这一感觉更为强烈。读罢《雪山上的脚印》,我不但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心灵为之震憾。因为就我的阅读体验而言,党益民的这部作品在体裁,题材,以及主题旨归和艺术呈现上,至少有这么几个极为鲜明的特点,我归之为:三美,三情,三爱,一魂。

这三美的第一美是字美。《雪山上的脚印》中收录的党益民的书法作品,敦厚拙朴,刚柔有度。如:第116的老兵和第119页的本色四字,既有樊哙拥盾之气势,又有竹节松风之神韵。第二美是诗美。《雪山上的脚印》中的诗,大多写的雪域高原守边将士的心灵世界,其诗的艺术形式大多以短见长,三句为一节,首句起兴,次句承转,末句达意,诗句清丽,诗格清奇,不但有冰山雪莲之姿,而且有古诗源中上古歌谣的郁郁古风。《雪山上的脚印》中的某些诗句,深得唐诗绝句艺术精髓,诗味却甘冽清淳,品之如西凤酒入喉,醇厚绵长。如:《你抚摸过的钢盔》,虽非黄钟大吕之作,但读来有金声玉振的韵味,开军旅新边塞诗之新风。第三美是画美。《雪山上的脚印》中的人物画和风景画,黑红相映,黄绿相调,色彩浓烈,意境雄浑,画风沉郁;如第100页和第214页的风景画和书中的那几幅人物画。三情是:情真,情深,情浓;《离天最近的地方》《欠你的我慢慢还》《你抚摸过的钢盔》等等,既有英雄豪迈之豪情,亦有炽烈委婉之爱情,而且发自诗人肺腑,一往而情深。三爱是:爱雪域疆土,爱守边将士,爱各族人民。我相信,只要是静下心来认真读过党益民将军这部作品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这三美,三情,三爱的。

那么,一魂是什么呢?我从《雪山上的脚印》中,强烈地感受到的是,这些诗书画是有灵魂的。诗有诗魂,书有书魂,画有画魂,这些作品都有着凝神聚气的灵魂般的精神高度,这个精神高度就是一个共产党人,一个人民的儿子,一个共和国卫士的军魂!一个军旅作家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如果大家静下心来看看《雪山上的脚印》这部作品中的诗,画和书法作品,感受和体味一下那诗的意境,书法和绘画的美学旨趣,那么就会发现,那一首首诗中,那一幅幅画中,那一帧帧书法作品中,都淋漓着,张扬着,弘发着守边将士的天地正气和砥砺人心的艺术魅力,都潜溢着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对边疆人民,对雪域官兵的深深的浓烈的无边的爱意。所以说,《雪山上的脚印》是有灵魂的,是军魂,忠魂的辉映。正是有了这个军魂、忠魂,所以作品精壮、气旺、神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有写作和书法绘画天赋的作家来说,写点诗,画点画,写点书法作品,并不是很难。难的不是没有灵气,没有技巧,而是没有灵魂,没有精神高度。有些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诗书画,不仅缺少对艺术的敬畏,以丑为美,以怪自炫,而且以名博利,追腥逐臭。有些书画作品笔墨精熟,也有一点艺术趣味,看起来似乎很美,但细细品味起来,总觉有所缺欠。这些作品缺欠的是什么呢?我认为,缺欠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大情大义,真情真义,真美真爱。特别是对沉湎于“个性追求”一些党员作家和党的艺术干部而言,从艺术风骨上来说,更是缺“钙”。这个“钙”,便是崇高的坚定的信仰,高尚的道德人格。文学界很流行的说法是文学作品要写人性。党性也是人性的核心要素之一。什么是党员作家和党的文艺领导干部的党性?说白了,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些作家名气显赫,作品却为人诟病,根本原因就是为什么写作,为什么人写作,写什么人这些根本的核心的问题没有把握好。方向偏了。有人是为名而写,为钱而写,为权而写,就是不为人民而写,为工农兵而写,不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命生存状态,不写他们的精神世界,罔顾他们的精神和文化诉求。所以其为人为文,必然丧魂失魄,人格卑下,格调委琐,趣味低级。

我这段时间应陕西人民出版社之邀,修改我的《延安文学13年史纲》进行修改。这部专著是专门研究延安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作品的。在修改过程中,我越看延安时期丁玲,柯仲平,贺敬之,柳青,孙犁等人的诗歌,小说,散文作品,感悟越多。其中一个最深的感悟就是,他们真的是把自己个体生命和艺术才华,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地投放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写作,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赞与歌当中去,所以,他们的文学作品,才具有了高山仰止般的精神高度,具有了感人至深,摇曳人心的艺术魅力。比如柳青的《创业史》,贺敬之的《白毛女》等等,就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写作的结晶。

在结束这篇短评的时候,我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雪山上的脚印》中题为《高原是我的书桌》中的诗句:“高原是我的书桌,/日月为我研好了墨,/千座冰峰,/直对圣雪,/我知道,该写什么。”猛然间,我又对党益民的包括《雪山上的脚印》在内的系列作品有了一个新的深刻的认识,那就是他的创作道路是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向走的,他的作品是真实反映和生动呈现着雪域高原人民和武警官兵的精神风貌,从而矗立起一座座文学高峰。同时,也不断塑造和彰显了他崇高的将军人格。

(作者为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评论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