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新时代军旅文学的生长点与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傅逸尘 2021年0 点击数:
以文学的方式聚焦中国梦、强军梦,尤其是近距离呈现改革强军的历史性进程,无疑是当下军旅文学的重要责任与使命。进入新时代,军旅文学的思想观念与审美经验不断更新,军旅作家秉承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持续传达主流价值观,勉力弘扬时代主旋律;自觉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出发,构建起从“互见”到“互鉴”的“大历史观”;聚焦中国梦、强军梦,密切跟踪改革强军的历史进程,重彩深描改革强军大潮对军队、军营和军人的影响和重塑,发现并观照军人的存在、命运和精神世界。

基于更加“个人化”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姿态,军旅作家得以更加灵活、有力地切入军旅生活现场,体验和表达军人情感,透视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视并重构历史时空,思索并前瞻军队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非军旅身份的作家开始介入军旅题材创作,以往较少涉及的题材内容、许多未被充分挖掘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得到更加深刻的表达,展现出了新鲜的文学面相,催生出新的题材内容和美学范式。近年来,军旅文学创作出现了明显的类型化趋势和“雅化”的潮流。一方面,诸如科幻、玄幻、传奇、穿越、亡灵、超验等等元素的引入,极大丰富了军旅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向;另一方面,军旅文学中职业军人、知识分子、文化人的形象越来越多。不仅是现实题材作品如此,历史题材小说中人物身份的设定也出现了雅化、高素质化、知识分子化的趋势。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地书写知识分子,这与21世纪初期流行的那波浪潮形成了鲜明对照。优秀的军旅文学作品普遍体现出更加强烈的“现代性”观念和立场,对个体生命与历史和现实的关联进行了更富反思性和超越性的重建。

作为一种公共题材资源,以“铁血体”为代表的泛军事类网文有着广泛深厚的受众基础,随着新媒体的强势推动,网上网下的互动跨界亦深刻改变了传统军旅文学的写作生态。处在精品化和经典化过程中的网络军事文学,与传统军旅文学互动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在抗战和特战题材等方面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和表现对象的军事题材儿童小说、绘本亦表现出了巨大的文学潜力和市场空间。众多优秀军旅作家投身其中、持续发力,有效弥补了军事题材在童书领域的空白和短板,也极大拓展了军旅文学的题材边界和表现幅面。此外,高度写实性以及硬核科幻类的军事题材小说受到读者追捧。围绕着国家崛起和强军兴军这条主线,军事科幻叙事以及对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的崭新塑造,已成为新时代军旅文学新的生长点。

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为部队带来巨变,也给年轻作家提供了丰盈素材与广阔舞台。近年来,“新生代”军旅作家群已经成长为军旅文学的主力军,创作成就为文坛瞩目。他们以极富现代性的风格与视角,观照当代军人生存状态和生命情态,倾力展示改革强军背景下部队的新质经验,表现新型高素质军人的自我发现与成长成熟,为新时代军旅文学开拓了新的资源与可能性,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留下鲜活生动的注脚。

在新时代军旅小说创作中,传统的“英雄主义写作”被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本质性的新变,对“战场”的想象性、模拟性重塑,既凸显了英雄传统和崇高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更使得“战斗精神”在和平状态下的新型高素质军人身上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意。统而观之,当下军旅小说对“战场”的重塑主要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重返战争历史,从当下的历史观念和审美取向出发,更为全面而深刻地表现战争,叙写英雄传奇。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逐渐深化,许多曾经被遮蔽和忽略的历史资料、素材逐步浮出水面,激发开掘了战争历史叙事的新鲜感与可能性。创作主体以现代性视角重返历史现场、钩沉民间记忆、寻觅历史真实,建构起更加客观、包容、理性且独具作者风格和思辨立场的“大历史观”,带给读者新鲜、惊奇且陌生化的审美体验以及更富总体性的历史认知。二是在和平环境下建构对抗性的“战场”形式,通过演习、突发性军事行动等来“虚拟”战场环境,“设计”战争行动,书写新型高素质军人的英雄情怀和使命担当。借助于突发性军事行动,将和平与战争状态对接,让主人公们在日常生活与战斗行动中跳入跳出,为平庸的现实生活增添了一抹激情的光泽。通过对“战斗精神”的倾力表达,建构起新型高素质军人对“战争伦理”的集体认同,凝聚起“能打仗、打胜仗”的坚强决心和理想信念。

进入新时代,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大量应用,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引发了军事思想、组织结构、军队编制、训练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军队也面临着改革和调整。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的颠覆、功利主义对理想主义的冲击,都对军营文化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考验,“一切为了打仗”在全军上下凝聚起高度共识。面对复杂而严峻的现实,军旅小说理应发出自己强硬而积极的声音。在当下的军旅小说中可以看到,战争焦虑和铁血精神已经上升到国家、民族和军队的整体高度,成为一种普遍且有代表性的军人职业情绪,既构成小说情节的内在推进力量,又成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内核。这一主题所表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不仅切中了强军兴军和新军事革命的现实脉搏,强化了军旅小说直面“明天战争”的硬度和质感,同时也在广大官兵和普通读者中间产生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和不可估量的精神动力。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