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一回到延津,刘震云的笔就重了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北京青年报 | 李建新 2021 点击数:
三十年前,刘震云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最近出版的《一日三秋》是他的第十部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的叙事开始于“民国初年”,《一日三秋》写到当下,小说里的时间,已跨越百年。

当年出版社宣传刘震云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标签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名气太大,在中国大陆绝版多年,出新版后仍然畅销不衰。出版社营销蹭热度可以理解,其实马尔克斯自马尔克斯,刘震云自刘震云,没什么可比的。如果硬贴,不如说《故乡天下黄花》《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是刘震云的“百年孤独三部曲”。

这三部长篇小说写的都是延津——刘震云的延津,就像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只是一百年于中国而言是太短暂的历史。《百年孤独》的百年漫长到迷雾重重,刘震云笔下的一百年,清晰而荒诞,真要算神奇的现实。

暂时忽略贯穿全篇的花二娘故事,《一日三秋》的情节并不复杂。从戏曲演员陈长杰、李延生两人的交往开始,到陈长杰之子陈明亮的遭遇;叙述的空间从延津到武汉,到西安。由主要故事线带出各色小人物,天师老董,开羊汤馆的吴大嘴,扫大街的郭宝臣,“天蓬元帅”老板、卖猪蹄的老朱……热热闹闹,逼似烟火人间。写到陈明亮与马小萌恋爱、结婚、出走、创业,背景距离当下更近,这样的人和事近在眼前,仿佛他们就是生活中的熟人。不过,一以贯之,刘震云笔下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并不比其他作家的书写惊心动魄,甚至更平淡无奇。他很少做渲染。三十年前的《故乡天下黄花》,从民国初年写到20世纪60年代,家族争斗,战争、运动的血腥,文字几乎不带感情;但是那种粗粝的叙述,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有如快刀掠过肌肤。

与稍前的长篇小说如《手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相比,《一日三秋》也给人更强烈的真实。我固执地认为,这是因为作者的笔回到了延津。

伟大的作家也不是上帝,他只是能够携带巨量信息的使者,把生身血地的真实带给更多不了解它的人,这就很了不起。作家汪曾祺说:“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作家无疑要深刻了解自己的人物,笔下才有活人。若了解得不充分,只能塑造出扁平的纸片人。

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曾借用轰动网络的杨达才、于洋事件来构筑情节,事实上对于新闻中的人物,作家未必比读者知道得更多,虚构的情节就显得有点飘。而回到延津的《一句顶一万句》,开篇即元气淋漓,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此书人物出场让人眼花缭乱,作者如造人的女娲,一时兴起,藤蔓甩出的泥点子立地就活了。《一日三秋》中的人物也是活的,有生气,甚至有气味。

刘震云早年的代表作《单位》《一地鸡毛》等,区别于其他所谓新写实小说的一个特点,是充溢着反讽,貌似朴实,实则狡狯。他一写长篇——尤其以故乡延津为题材的长篇——便沉重起来,叙述的历史是鬼打墙似的轮回。《故乡天下黄花》还是木刻般的一刀一刀划下去,之后的《故乡相处流传》便不耐烦琐,一变而为狂放之书,上天入地,佯癫作痴,但也相应流入寓言式的单薄。

《一日三秋》中的花二娘是个怨魂般的存在,等情人花二郎等了三千年,到延津人的梦里去找笑话,讲不出笑话的人要被花二娘压死。而延津最大的笑话,是花二郎三千年前就被鱼刺卡死,让人扔到了黄河里,这一事实只有花二娘自己不知道。花二娘是一团不能超脱的宿命的焦虑,无穷无尽的悲苦,需要“笑话”去稀释。常有人评论刘震云笔下的“冷幽默”,照我看来,“幽默”对于他笔下的人物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幽默需要从容和优裕,他写的哪一个人有这样的好运?

在我想象中,作家也像花二娘一样在上天入地地寻找,寻找什么他自己并不知道,但是步履匆匆,像被无形之手控制的陀螺。小说的最后一部分,是司马牛遗稿《花二娘传》仅存的开头:“这是本笑书,也是本哭书,归根结底,是本血书。多少人用命堆出的笑话,还不是血书吗?……”这才是作者袒露的心迹:我真的不是在讲笑话,可你们都在笑。《故乡相处流传》的题记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这玩笑开得过分。”

“玩笑”和“眼泪”,是刘震云在反复书写的主题,只是前者容易被发现,后者往往被忽略。他当然也无可奈何。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