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管新生:当上海工人成为小说主角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解放日报 | 简平 2021年0 点击数:
管新生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家,不是所有的小说家都能把长中短篇小说写好的,它们不仅仅是字数的长短,而是有着不同的制式的,其实很难掌握,但管新生却做到了——作为读者,如果通读完刚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管新生小说自选集》(以下简称为“自选集”),非但可以在恣肆纷呈的故事里得到阅读的满足感,还可以发现因中短篇小说的不同魅力所带来的阅读选择的自由感。

零散地读一位小说家的作品与集中地读原本分散四处的作品,那感觉真是不一样的。由于管新生小说题材和写作手法的多样,对中短篇小说制式的把控,使得我们在这一趟阅读旅程中,对一位作家及他的写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小说艺术有了更贴切的理解。管新生的小说创作已经持续了50多年,通过自选集,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对小说艺术的孜孜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对于一位作家自身的人生塑造。

自选集按题材大致作了分类,卷一名为“鸟之浅吟”,主要描写上海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展现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谋求生存,是一幅幅生动的上海风俗画。管新生的本事在于他不是像其他小说家那样,将上海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或者背景,而是如同他自己所说,是将上海当作小说主角的,这就使那些故事获得了可以洞见的灵魂。在短篇小说《咦,黑马》里,阿山从一个在熔炉车间干大活的工人成为给厂里青工文化补课的教师,有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坚持原则,认真施教,连续五年被评为局级“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可是,这匹“黑马”却在教师资格证申领、职称评审、增加工资等诸多关口遭遇卡壳。他很“懂经”地开始与各种握有权力的人“握手”,人性也就这样开始了异化。事实上,一个人的异化绝不是个体的、局部的,往小里说,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大里说,社会和时代的嬗变才是最根本的缘由和驱动。管新生在这部短篇里还设置了一条辅线,将阿山拽向童年,那时的他心里干净得像一面没有蒙灰的镜子,但是处于困顿生活中的父母却让他长大后要做个有本事的人。也就是说,其实,阿山的异化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当他终于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成为一匹“黑马”,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结果,在他“懂经”得道之时,连爱慕他的女人都点破了,而且还是笼而统之的“男人都不是东西”。此时,我们看到的阿山就不是一个个体了。

自选集卷二名为“影子深处”,笔触伸向了风云变幻的老上海深处,读起来非常爽快,谍战、武侠、悬疑、盗墓、探案……应有尽有。管新生向来不用“小说”这个词语,他坚持使用的是“说部”,看得出他对传统文学的自觉承继。确实,从《谍战·1949》《喋血巡捕》《羊皮天书》《证券大楼的拳击手》等作品中,可以看到管新生从古典小说里汲取的养分。这些作品最初发表时多为报纸的连载小说,故而管新生采话本小说和文言小说两脉路数之长,使作品既呈现话本小说注重的故事完整、意向明朗、情节铺陈连贯,又彰显文言小说倡导的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富有传奇色彩。中篇小说《“风”中杀手》讲述了抗战时期一位锄奸革命志士的惊险故事,写作上平铺直叙,如同说书,情节紧张,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采用章回体小说“卖关子”“吊胃口”手法,在关键处戛然而止;但是,整个故事又充满了笔记小说的传奇性,在人物塑造上也非常细腻,常常将关节点的细微动作、表情,在不动声色中予以反复和放大,文字非常讲究,短促、沉稳、有力,有节奏感,有潜台词,结尾处甚至诗意盎然。这部小说里谍影重重,但是,拨开一团团迷雾,我们终能看到信仰的力量光芒万丈。

自选集卷三名为“弹指瞬间”,继续回到现实生活之中,书写平常而又充实的普通人的生活。中篇小说《上海没有寓言》,是最早触及下岗工人题材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很能体现管新生独特的小说艺术,他十分重视“贴合”性——结构上,每个章节的构成就是现实中下岗工人从惶恐、失落到无奈、哀怨再到振作、突破的一整个过程,小说结构与人生流变的贴合,使作品获得了坚实的生活逻辑和哲学逻辑;文字上,不炫技不玩花哨,采用线描的方式,丝丝缕缕都由人物性格本身来织就,就连章节标题都还原生活状态,如同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琐琐碎碎,比如“大路、尤胖、晚报和馄饨”,比如“照片,还是照片,今晚鸿门宴”。正是这样的贴合,使小说里的每个故事、每个人物都格外逼真,这种逼真导向难能可贵的真诚。这样的题材要是没有真诚,那就是失败,承担不起读者的信任和期冀、共情和共鸣。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细节,下岗女工梦冰冰决定不去一家公司上班了,自己出摊做煎饼生意,因为她不愿公司老板为了她而辞退另一个下岗女工。她说:“我已想好了,不求人,也不去托人,我要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自己给自己干活,闯闯自己的路。”写得朴实而真切,贴合人物自身的属性和性格,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好高骛远,没有一点做作感,而读者读到此会怦然心动。管新生小说艺术的“贴合”性,还表现在他的小说与读者阅读的“贴合”,他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有一种可以触摸的沉浸式体验感,读起来仿佛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动感的,一帧帧地连起来就是一幕电影,这就是他的小说为什么会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荧屏的原因。

若论对工人题材的把握,管新生是名列前茅的,他对工人的真情,对工人的熟悉,对工人的理解,超越众多的写作者。因为他是真正深入扎根于他们之中的,他一直在工厂工作,且是第一线的炉前工,即使后来脱产写作,他也每年都回厂“报到”。工厂是他的创作基地,工人兄弟姐妹的故事是他的创作灵感,而工人阶级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则是他的创作源泉,尤其是近数十年来的变化他都捕捉到了。我们通过管新生的小说,可以看到一部形象的中国产业工人史,而中国文学如果缺少这个部分,那肯定是不完整的。管新生曾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工人小说家”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