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永生策划师》与赫拉巴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中华读书报 | 孟繁华 2021 点击数:
舒文治是湖南汨罗的公职人员,一个基层的领导干部,他同时是一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有小说集《永生策划师》和评论集《远游的开始》等作品刊行。他是一个隐于民间的作家——虽然有关于他小说创作的诸多评论,甚至不乏名家,但他终还没有大红大紫热闹异常。这大概与两种原因有关:一是舒文治没有处在文学的中心地带,他生活的地方虽然被屈原的灵魂所笼罩,他也多得益于骚体的神韵,但这个时代远离“中心”就毕竟少了热闹;一是舒文治为人处事低调,他有君子之风,温文尔雅不事张扬。但是,这与他小说写得怎样没有直接关系。当我读过他的小说集《永生策划师》之后,我可以断言,舒文治是一个优秀的小说作家。《永生策划师》凡小说14篇,其背景基本发生在一个被命名为“清都”的地方,一个虚构的所在。

小说集《永生策划师》,被韩少功称为“这是一部现代的传奇、有小说太初之风,来自作者于社会深处的长期卧底,学识云端的修炼成精,终化为天马行空,‘胡作非为’,自成一境。其妙喻虽偶有密植之度、但精准加迷幻,工笔融写意。自有色彩斑润的浩荡喷通”。舒文治的小说,从湖南本土谱系关系说,他接续的不是沈从文、黄永玉、何立伟等的一脉;而是彭家煌、韩少功、残雪等具有“现代”意味的文学传统。《永生策划师》的作品,在一个叫清都的小城展开,小说在云谲波诡的讲述中,不同阶层的人物或清晰或朦胧地得以相继出场,在“清都”方言的描摹中,县城与乡村、历史与现实、风情与风俗等地方性知识呈现得忽隐忽现溢光流彩。舒文治的小说可以在“先锋文学”的范畴讨论,特别是它的表达形式。但是,舒文治的不同,就在于他使用了先锋文学的外壳,其人物和内容仍然是本土和地方的。

《罗成牌》对舒文治来说是一篇重要的作品。这个罗成不是《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等小说中的罗成。传奇和演义中的罗成是天下第七条好汉,是燕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而这个罗成几乎就是一个“苦闷的象征”。小说写尽了人物落魄时的无望、放浪和率性而为。他迷恋牌局,那捉摸不定或充满不确定性的牌局,恰如罗成的命运轨迹,他似乎打定主意在红尘滚滚中随波逐流。罗成是个小人物,从人物谱系上说,他来自零余者、漂泊者、厌世者等“多余的人”的后裔。但他又确实来自当下的“清都”,他就在清都寻常巷陌密密匝匝的人群中。作家通过场景快速转换,意识不断流动的讲述方式,完成了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塑造。罗成的魅力,就在于作家写出了小人物失意时的颓唐并推向极致,软弱的人性却实现了小说的美学价值。其他作品,比如《往生记》中林表姨性格的变化;《干式诱捕器》中叶世铭的壮志未酬;《咕噜烧烤》中地萝和《双人洗脚间》36号洗脚师等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梦来,贼来》中的荒诞梦境;《水银一样》中阮籍哭丧以及小说集中的所有作品,几乎都在荒诞性中展开。

舒文治曾告白说,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因为一个亡灵,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他是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与其说赫拉巴尔的文学生涯是一部传奇,倒不如说首先是因为他的生活是一部传奇。他是为数不多将自己完全融入底层生活并从中提炼出永恒结构和崇高诗意的作家,同时,他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从遍布捷克城乡的小酒店里发现并享受了那么多冷幽默与哈哈大笑。如他所言,作家得坚韧不拔地走遍整个田野、城镇和他熟悉的地方,发现那些‘已被埋葬的画面与谈话’,然后置于‘联想的磁场’;‘那些人和画面蕴含了面包的酵母,我的故事就像我们每天食用的面包,用自古生长于这块土地的谷物糅合而成……’赫拉巴尔更像我的一面镜子,镜鉴着我……写作者,不必太在乎自己的身份……他成功登上了他时代的精神高峰,创造了巴比代尔神话。”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被捷克文学史家称为奇迹般的年代。在短短的几年内,捷克文坛出现了那么多富有才华的作家,写出了那么多令世人瞩目的小说作品,看起来的确像是“奇迹”。《巴比代尔》这本短篇小说集,是赫拉巴尔的代表作。他成功地运用口语的艺术力量而且也找到了最适合于他笔下人物的口语,那便是布拉格小酒馆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粗野、夸张、滔滔不绝、带着很多俚语和行话,很生动,并巧妙地使他笔下的口语包含着丰富的、捷克读者一看便心领神会的潜台词。这是他的小说魅力之所在,深受捷克读者的欢迎,因而赫拉巴尔享有“最有捷克味儿的作家”之美誉。应该说,舒文治偶遇赫拉巴尔,开启了他的灵感之门,重新调动了他的文学想象和生活积累。这一点,他与中国许多作家都有相似性,一如80年代马尔克斯对莫言一代作家的神启,马尔克斯犹如一轮太阳,照亮那代作家头脑的沟沟壑壑。于是,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突变。

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莫言没有高密东北乡的文化记忆或生活经验,再有几个马尔克斯也难以开启莫言的灵感之门。于是,舒文治的“清都”,就如同汪曾祺的“大淖”、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韩少功的“鸡头寨”、毕飞宇的“王家庄”等一样,是因地方性生活的特殊性,赋予了小说不能复制的奇特性和传奇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与其在先锋文学的范畴内讨论舒文治的小说创作,毋宁在文化记忆和生活方式层面讨论来的更为确切。生活比观念更久长,应该是真理。可以肯定的是,舒文治的小说之所以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好评,就在于他对“清都”生活的了然于心,然后更真实、更本质、也更艺术地书写了它。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