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鼎钧:在时间辙痕中精进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赵莹 2020年11 点击数:
王鼎钧先生生于1925年,仔细算来,现下已是95岁高龄了。他一生颠沛,少年时期就与家人分离,后又经历抗战、远赴海外等多番变动,因此造就了他广博的学识和纯粹的心境。多年来,他出版过《左心房漩涡》《海水天涯中国人》《灵感》《滴青蓝》等近40种著作,《回忆录四部曲》更是奠定了他华文文学大家的地位。他以史笔描绘个人成长,投射出一代中国人的生死纠葛,作品堪称当代纪实文学巅峰的系列。在王鼎钧先生长达大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写作范围广阔,诗、散文、小说、剧本、杂文都能信手拈来,每种都拥有着不少读者。可以说,《春花秋果:王鼎钧自选集》集结了他多年来的精萃之作,其中选取散文、杂文、小品等二十八篇,分为三辑,充分呈现了王鼎钧先生对文学、个人与文化的研究和省思。

王鼎钧先生行文简短,但字字珠玑,擅揣摩历史背景下的人性与现象,与第一辑“直指本心”相契合。他一直关注媒体行业的发展与变迁,自称“在媒体间忘返、在媒体中忘倦”,因此,他更易发现传播媒介与文学之间的关联,同时做出现代性的评判。如《竞争五帖》里,就以如何竞争作为论题展开,通过五篇小文章,讲述广播、报纸、电视、电影等行业的历史渊源与流变。他用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深入浅出的方式道出了竞争规律的看法——教人培养、发挥自己的优点,而非专挑别人的错处。这种哲理性的思索也出现在《我们还得思考》中,面对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冲撞,他将困扰家长的子女教育问题比作吃小菜,智慧地审视着传统观念对人的桎梏,可谓诗情与理性兼备。王鼎钧先生的散文世界也有深情的部分,阅读其中,往往能感受到他幽默、灵动的情绪,他将智性凝结于乱象的批判,又把真淳流泻在亲人的描绘,这种多风格的散文景观的确令人仰视。

王鼎钧先生能将困扰他人的难题化繁为简,离不开他多年浸润文学的心境和多种文化语境的生命道路,所以,他对于人情世故有着极深的敏锐,在文字中自然就流露出了他自身的人生境界。尤其是第二辑展露了他对离散文学以及异质文化的感悟。在迁徙异域的过程中,身份的缺失和弱化让移民群体产生了迷茫与怀疑,就像《崔门三记》里的老崔,作为跨域个体,为了孩子转学美国的问题,极其焦虑。因为文化、习俗的显著差异,儿子崔侠受到了校园的暴力,甚至最后校方还以崔侠会跆拳道,恐被外校人欺凌为由,委婉地劝退了孩子。这种冲突还出现在《有涯散记》《纽约小事儿》等篇目。从这些文章来看,旅美多年的潜心思考,让王鼎钧先生已然抛弃了早期观察者的身份,而是以冷静的目光记录着周遭的文化处境,并从日常生活、民俗风情等角度叙写移民的精神隔阂。当然,从《碎琉璃》到之后的《海水天涯中国人》《看不透的城市》等著作,就能发现作者在情感选择上的成长,他不再拘泥于故土的眷恋,而是用移民的视野重新寻求文化的皈依。他的文章,清丽通透,又有格局风骨,创造了艺术表达的诸多可能。

说到底,王鼎钧先生骨子里仍是一名评论家,所以他在第三辑“直指文心”中拼合出多年来的文学经验,有甄别地摘选了比较典型的书法、剧作等进行评点。单从《文言白话》中即能了解他对写作的见地,他并不直接否定两者,而以圆融、互通的视角看待它们的血脉关系。他尤其还一直向历代古文大家学习,并把文言的体式加入白话创作中,所以他的作品显现出沉郁幽深的文气。王鼎钧先生也十分注重文学与艺术欣赏,当评论《七世夫妻》时,他不掩对画面和镜头的赞赏,同时用西方的视野对国内歌唱剧的形式作出分析。特别是他并没有通篇褒奖,反是犀利地点出了布景和戏份的缺憾,言明了他的阅读与创作心得,这点难能可贵。在有限的篇幅中,王鼎钧先生游刃有余,展现出了文学随笔的内在乾坤,往往一个故事、一个意象、一个场景、一只动物都能引发他的无限构思,他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知性与世事,更在攀登境界的过程中引领后来人,在时代的辙痕中精进。

(《春花秋果:王鼎钧自选集》王鼎钧/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