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树增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解读“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解放军报 | 刘国贤 2020年 点击数:
70年前,遭受连年战火、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面对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头号强国的挑战时,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尊严。中国军队的这种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被对手称作“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军旅作家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对“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深刻解读。

书中通过对战役、战斗情节和英雄人物的生动描述来突出这种“东方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武装到牙齿并掌握绝对制空权的联合国军。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认为,志愿军之所以能打败敌人,靠的是一股“气”。我军是钢少气多,而敌人则是钢多气少。这种“气”,就是对“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生动概括。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源于坚决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党中央一声令下,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第二次战役后,因美军对我后方运输线的狂轰滥炸与严密封锁,志愿军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导致部队缺衣少粮、弹药和武器装备补充严重不足,再加上我军的作战行动主要靠步行,官兵体力消耗大、极度疲劳、急需休整。在军事上不允许打、政治上必须要打的情况下,志愿军总部迅速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第二次战役时,第38军军长梁兴初下决心打翻身仗,所属113师338团14个小时强行军72.5公里,先敌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关死了美军南逃的“闸门”,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和顽强性的极限,为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赞誉。对党忠诚、服从命令听指挥,正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灵魂所在。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源于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书中描写到,为尽快掌握敌情、友情,彭德怀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仅带一名参谋、几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直奔战场前沿。当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远在距离前线一千多公里外的日本东京远程指挥的时候,志愿军的指挥部总是向着炮火硝烟靠前、靠前、再靠前。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亲临战场一线指挥,带领部队搞穿插。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抬着棺材上上甘岭”,第45师师长崔建功的战斗决心是,“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穿插时,跑在最前面的是营长;攻山头时,冲在最前面的是排长。在坚守松骨峰阵地的战斗中,三连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少成的决心是:哪里最危险,他们两个人就要出现在哪里。子弹打光了,指导员杨少成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喊了声“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在手榴弹爆炸之际和敌人抱在一起……“将帅奋勇,则三军用命”。干部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军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固的奥秘之一,也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源泉所在。

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生动诠释。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连一把炒面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辟通路的年轻勇士,那些在零下40摄氏度严寒中因衣着单薄而冻死在长津湖畔、仍然保持战斗姿势、像冰雕一样的英雄们,对喝着咖啡、吃着牛肉罐头、穿着保暖棉服、睡在鸭绒睡袋里的美军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是永远的“谜”,也是他们永远的痛。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官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缺粮、缺水、缺弹药等严重困难,击退敌人650多次冲击,歼敌25000余人,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奇迹。书中详细描写了在火力配置十分强大的美军火网面前,每当冲锋号响起,中国军队就会像潮水一样冲向敌人这样的动人场景。志愿军这种排山倒海的“不要命”精神,对强大的美军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作者王树增在书的“后记”中写道:“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我想,纪念的最好方式是继承,这正是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所在,也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永恒魅力所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