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叶梅报告文学《粲然》:文学与高能物理的精彩“对撞”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丁晓原 2020年0 点击数:
溽暑渐消。在秋光清影里,我遇见了一片绚烂,那是叶梅新作《粲然》映射出的别样风景。叶梅记写的本事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始末”,这是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粲然》之“粲”可远见于《国风·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粲”,一个表情达意明媚、视觉感又那样超强的大美意境。由“粲者”而至“粲夸克”(charm quark),“正负电子对撞之后,那些粒子翻飞的情景,就犹如满天繁星,银河灿烂,一片粲然”。古远的诗美与现代科学的创造交相辉映,非虚构文学与高能物理“对撞”生成的引力场,对于读者自有不一样的“魔力”。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报告文学和科学技术有特别的情缘。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檄文,更是诗篇,宣告了一个贬抑科学和科学家时代的结束,它以纪实与诗情兼容的笔致,再现陈景润的真切形象,歌颂一代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品格。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它的纪实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等融合一体的优长,使之在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学成就、叙写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优秀的科学技术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其内存是文学与科技化合而成的结晶,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生,则是其核心价值之所在。阅读《粲然》,可以发现作者对此是高度自觉的,它是新时代同类写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很值得我们关注与研读。

不同于通常的社会性写作,《粲然》具有特殊的专业性。专业性以及相关科学规范的必要置备,是科技题材报告文学写作的基点和前提,也是一个难点。作者不可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但起码应该部分地进入到这个领域,知其大概,了然其中的细微,熟悉专业话语,避免过多地说外行话。这对于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粲然》所写涉及高大上的高能物理,我们可以想见作者叶梅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但叶梅是一位资深有为且有志的作家。她深知题材所具有的重大写作价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一大科学装置的建成和投用,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的成就,为我国的粒子物理研究和同步辐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作者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内生动力。“我一本本啃读那些初读极为晦涩,但渐渐有了味道的书,粒子、轻子、介子、中微子……它们像一颗颗小星星,在我眼前飞舞。”更重要的是叶梅极有耐力,历时近5年深入扎实的采访,走近并熟悉对撞机创建的具体时空,尤其是致力于走进对撞机创造者,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和许多普通参与者的心灵世界。叶梅舍得脚力,“走过四季,高能所大门前的雕塑也早已成为我的‘老朋友’”,并且她还走访与北京对撞机有关的“上海之光”,南下广东江门实地踏看中微子实验站。“对撞机工程的来龙去脉就像长长的电影,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不断推进,剧中的主人公就是当年的亲历者。”正是这样,作者由一个外在闯入的陌生人,转型为身入心随的“准”亲历者。叶梅对于写作对象尽可能的熟稔和较为充分的内化,使之成为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讲述这一故事最为合适的作家。

在《粲然》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前世今生的叙述,主线清晰而又峰回路转,插叙多姿,余韵富彩。对撞机“七下八上”的建造故事和工程的升级改造,波澜曲折。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等领导人与此有关的珍贵材料,更多的是“十八位科学家的联名信”、“想吃馒头,先种麦子”、“半夜隧道进水”、“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康奈尔大学来信”等科学家艰辛创业历程中大事与细节的具体讲述。这既是一部专门的关于对撞机的建设史,同时从中折射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艰难历程。此外,科学从来就不只是科学专业内的事,它与社会政治等关联紧密。因此“七下八上”的故事,也可视作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其时社会政治生态的一种特殊“对撞”的摄照。

从自在的写作题材,转化成非虚构的文学文本,不仅需要作者能充分地熟悉题材,把握对象,而且更有赖于作者具有得心应手的非虚构写作能力。科技题材的报告文学,它不是专业工作的总结报告,也不是新闻性的通讯报道,而是一种应当具有非虚构美学滋味的文学叙事。因此,这一类写作的理想目标是纪实性、专业性、时代性和文学性的融合。纪实性规定了写作文体的属性,专业性给出了书写对象的质性特点,时代性体现了题材的主题价值,而文学性则规定了文本的呈现方式,是作品价值达成的关键所在。

读《粲然》,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作品整体性艺术构想,作者是在用文学的思维方式写作。这一点最为重要。现在不少报告文学作品,题目好用大词虚语,近似标语口号,文学感荡然无存。《粲然》的命名是逻辑的,及物的,“粲”与“charm”“(charm quark,粲夸克)关联,贴合着写作对象;又是写意出新的,有一种诗象意境在。作品的题目是作者的思维之眼。“粲然”,既是题目,又是出现频次很高的一个关键词,它点亮了作品的建构要素,奠定了作品的叙事基调,使之形成了有利于文学性生成的叙事氛围或调性。另外,深具文学素养还要谙熟叙事文学写作的审美规律,“文学不是写报道,不光要把一件事说清楚,更重要的是对人的了解”。《粲然》是叙事的,叙说大科学装置的建造史;但对撞机是科学家创造的,因此创造者成为这部作品的主角,是叙事的重心所在。涉及的人物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在漂移室从事平凡工作的“金花”们。较为详写的重点科学家方守贤、张文裕、谢家麟、叶铭汉、陈森玉、郑志鹏、陈和生、王贻芳等,星光粲然。这些科学家各有其不同的学历经历性格爱好,他们在对撞机建造的不同节点上,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记写他们,就是记录历史。

作品不只是描写一代代高能物理人接力奋进的事迹,更重视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细节表现他们所反映出的热爱科学、报效祖国、沉潜事业、求是创新的伟大的科学家精神。为对撞机的升级改造,陈和生等科学家专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实验室访问交流,发现康奈尔大学实验室的改造方案与北京方案趋同。“这让人始料不及,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在科学研究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要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始终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后来康奈尔大学实验室只好放弃他们的计划。这样的叙述不仅反映出中国科学家的志气,更凸显出卓然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高能物理研究物质的最小结构及其规律,人物描写最好的方法是精选富有表现力的核心细节加以雕刻。在对撞机工程紧张时刻,方守贤妻子突然生病住院。方守贤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看家人,时间不够用,“他连奔带跑,本来就是近视眼”,“夜色朦胧中,他一头撞在一根斜撑在人行道边上拉电线杆的钢丝上”。“对撞机还未对撞,你老方的头却先于地球对撞了。”阅读这样的文字,读者自然可见人见心,人物的精神形象真实而崇高,感染力油然而生。《粲然》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运用闲笔插叙。这些闲笔插叙不是作品叙事主线上的“粒子”,但与科学史、科学家有关。比如开篇写到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会议室所挂名家画品,还有李政道、王贻芳等与画家交往的叙写等,既显示着科学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又使作品平添了艺术气息,有效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

《粲然》的收尾颇有蕴意。“有一天,高能所内聚集了数百名可爱的孩子,他们是来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孩子们从对撞机旁走过,他们会感受到一代科学家的神奇气韵,那些曾经穿行于其间的中微子,或许仍存留于此,向后来者传递着强有力的暗示。”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我想《粲然》也是写给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学的励志读本,他们是叶梅预想中的读者之一。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