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曾剑《向阳生长》:​书写深沉的爱与牺牲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解放军报 | 郑润良 2020年 点击数:
作为“新生代军旅作家”,曾剑的写作主要围绕乡土和军营展开,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更与他的写作理念相关。在一次访谈中,他谦逊地表示,“我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我是一个写生活的人(我并非说写生活的人就没有才华,比如海明威,把他经历的生活写得如此撼人心魄)。我从来不懂写作技巧,不讲究文本,就是写长篇我也不会列提纲。我不懂写作理论。我的所有书写(除了报告文学)都是自发的,是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引起我的好感或者同情,甚至怜悯。于是,有一天清晨,他就跳跃在我的笔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做到了。”他的长篇新作《向阳生长》,从故事的层面可以概括为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部队军官的人生历程。可以将《向阳生长》理解为一部“成长小说”,也可以将它看作曾剑个人的自叙传。正是因为融入了作者个体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向阳生长》也让我这样一个同样从乡土走向都市的70后读者感到由衷地认同与感动。

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许多70后作家都经历了从乡村到都市的人生位移。他们人生的前十几年都生活在农村,由此导致了一种深厚的“原乡情结”,让他们在写作中无法忘却乡土曾经带给他们的馈赠和烙印。借由一个乡村少年的视角,《向阳生长》也让我们看到了彼时乡土的痼疾与温情、幽暗与光亮。

一部意蕴丰富的长篇小说总是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和诠释。除了自叙传、乡土小说,《向阳生长》还可以理解为是一部跨时代的农家军歌、一部发人深思的战争叙事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家族令人回肠荡气的从军故事。湖北红安,大别山南麓这片被革命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杨氏家族四代人从军卫国的故事,时间跨越近百年。大郎从军,婚姻不幸,但作为军官,敢于承担。二郎当兵未果,成为村长。三郎学篾匠手艺。他见证了乡村手艺人的衰亡,一辈子在与三嫂的争吵中痛苦度日。五郎从军,但他很快离开了部队,他迷恋土地。母亲一直想要一个女儿,一旦儿媳对她不好,就上女儿家,但她还是生了儿子六郎。母亲见外乡人“河口王”一表人才,有能力,把六郎送给他当干儿子。六郎离干爷家出走,当兵,车祸中差点送命,一只手无形地推他一把,他的头因此避开石头而得以活命。多年以后,大郎的儿子再赴军营。这个家族之所以如此向往军营,一方面是出于农民改变自身命运的现实考虑,另一方面与这块土地的红色基因也有内在的关系。

《向阳生长》中塑造得最成功、作者着力最深的角色无疑当属“龙二”这个老兵的形象。他年轻时英俊潇洒,与“我”的秀姑成为恋人。他当兵回来后,却变得邋遢畏缩,不理秀姑,秀姑被迫远嫁大山,他终身未娶。因我家弟兄多,穷,母亲想把“我”(四郎)过继给他当儿子,因为他嫂嫂干涉未果,最后只认他当干爷(爹)。他在窑场做砖瓦,窑场后是一片松林,林子里坟茔遍地,给“我”带来巨大的恐惧,但也有他给我的浓浓父爱。“我”成为一名军官后,回来探亲,无法相信小时候与他同睡一张床。他那么苍老,病态,咳嗽,“我”有些嫌恶他了。直到21世纪的某个春天,他病得快要死了,却迟迟不肯咽气,等“我”。“我”回到窑场,答应他一个人给他净身,才发觉,他的裆部除了疤痕,几乎是一块平地。这是战争给他留下的创伤。“我”以亲生儿子的身份,送他上山,把他埋在春天里,埋在金黄的油菜花丛。为了掩盖自己的创伤和耻辱,他宁愿不去登记伤残军人身份,黯然回到故乡,面对恋人及其家人的不解和辱骂,毫不辩解。但是为了干儿子的前程,他两次在部队领导面前袒露自己的伤口,这是一种何等深沉的爱和牺牲!“龙二”的一生既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亦彰显出执着坚韧的人性光辉。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有力丰富了当代文学对战争老兵的文学书写。或许,曾剑的《向阳生长》可以视为一个契机,引起我们对战争叙事的省察与思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