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明代小说研究与文学遗产继承问题

发布时间:2012-11-15 来源于:www.wellnovel.com 作者: 郭豫适 点击数:
这些年来,我国明代小说、明代文学研究中新的开拓、新的收获,是许多学者共同的贡献。在这些学者中间,陈大康也是作 出了自己的努力的一位。这些年来,他不断地发表一些论文,先后出版了有关的专着,其《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湖南文艺出版 社1993年1月版〉,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主要内容就是有关明代小说的研究;他的《明代商贾与世风》巳经介绍过,该书提供了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使 今夭的读者借此可以观察发生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往昔的社会生活,鉴古察今,从中增长有关的历史知识并得到某些启发;他现 在又向人们呈献出这部《明代小说史》,这更是他研究明代小说 的一部辛苦耕耘、很费心力的著作。
 
陈大康这部《明代小说史》篇幅长达六十万言,是至今所见 规模很大、内容丰富的一部断代小说史专着。全书除《导言》、 《结语》,共安排为五编十七章,这五编是:《明初的小说创作》、 《萧条与复苏》、《嘉靖、隆庆朝的小说创作》、《危机与繁华的双重 刺激》、《明末的小说创作》。各编正题之下系以所属王朝及公元 纪年,使明代小说发展各个时期前后承续,在时间总体上保持了 历史的连续性。由于篇幅较大,作者对明代小说发展过程中代 表性作品,有关小说史的诸种情况和问题得以作出较为具体的 叙述和讨论。应当说,从明代初年《三国演义》与国家的分裂和 统一、《水浒》与元末的农民大起义,直到明代末年的时事小说, 以及有关明末时事小说和其他小说创作的研讨,许多地方论述 都较为完整、较为充分。这部著作的撰成固然离不开前人和时 贤研究的基础和成果,而大康以个人之力编撰成如此规模的专 着,诚属不易。

难得的是,作者对明代小说中若干尚未被学术界充分注意 和研究的流派作品作了深入的探索,例如本书第三编第十章《明 代的中篇传奇小说》就写得很好。本章专题探讨了明代中篇传 奇多用霹入诗文的手法,从研究这一创作手法的运用切入,讨论 了当时小说观念的变迁,研述了这些中篇传奇先后思想内容的 流变,并阐释了中篇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本章对中 篇传奇的研究,开掘颇深。作者在孙楷第先生过去对中篇传奇 羼入诗文这一现象所作考察的基础上,经过自己一番更为深入 具体的研究之后,对明代中篇传奇在明代小说史乃至整个小说 史上的“过渡作用”作出了精深的分析和评论:

它典塑地显示了小说创作中诗文羼入的由少到多,再 由多到少的变化趋势,是小说体栽从糅杂趋于纯粹的重要 的中介过渡;它的创作内容与世风的变化相一致,而多模仿前作但又逐渐增添独创成分的创作方式,则构成了明代小说编创手法演进过程中重要一环;它同时继承了唐宋传奇与宋元话本的创作传统,尽管表现手法常粗糙拙劣,但毕竞是在努力融合雅、俗两大系列,提供了介于两者之间的小说创作模式;它出现于市民阶层娱乐需求迅速增长之时,应急 地填补了通俗读物阅读市场的空白,并促进了通俗小说 的崛起与繁荣。
 
作者并从此获得了小说研究的一种思路即在小说史上,某些创作无甚佳作,可是那些平庸之作构成的整体却具有承接以往、启迪后来的意义。” 在大康看来,中篇传奇作为明代小说创作发展轨迹上的一个环节,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其与前后创作的联系,方能对它在小说创作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也正是考虑到对中篇传奇作较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古代 小说流变过程作更全面的把握,所以他在本书中将散见于各阶段的中篇传奇小说集中在一起作专章论述。本书对明代中篇传奇的研述,反映了作者对明代小说史上某些流派和现象作了 很有价值的探索,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具有独立的 眼光和史识。

大康有关中国小说史以及如何编写这部明代小说史的认识 和见解,集中地写在本书的《导言》里。《导言》第一句话就是“何谓明代小说史”?这个问题在一般读者看来似乎很明白清楚,并 没有什么奥义可言,然而作者却作了认真的思索,意识到自已撰 写这部断代小说史,“此概念的辨析关系到研究方向、内容与方法的规定”,认为在“明代小说史”这句话里,“明代”是时代范围 界定,关键词是“小说史”,重点则应为“史”。接着便对这句话的 丰富内涵逐层地进行了具体详尽的辨析。首先,关于论述内容。 明代小说史论述的内容当然是明代的小说发展历程,但又不能 绝对地拘囿于“明代”两字,因为其间某种规律、特点或在小说发 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广都须得与明代以前或以后的小说创作状 况作联系、比较”,方能得到清晰的显示。其次,关于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当然是小说,但“小说”一词也不可只作狭隘的理解,其 含意应是指“小说创作”,这样方能联系着与作品密切相关的“作 家”。又广作家作品的总和却无法与小说创作状况相等同,须知 即使某阶段作家作品甚少乃至全无,它同样也是小说创作的一 种态势”。就明代小说史而言,某种特殊阶段的“创作空白”也应 使之进入研究视野,这是“史”的研究的需要。再次,关于时间顺 序。作者提出,“应尽可能准确地按本来的时间顺序展示与小说 有关的各事件、现象”,认为编撰《明代小说史》“应对有明一代二 百七十七年内的小说行进轨迹作更为准确的勾勒,对其独特的 发展态势、规律与特点作更为精细的论述”。最后,关于整体史 论。作者提出,“须得将与小说创作有关的因素视为一有机整体 作把握”,而重点是研述“作家作品与各事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 系,以及它们与当时的整个文学创作乃至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