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西汉志怪小说《武帝斩栾大》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亦题《栾大》。西汉志怪小说。旧题班固撰,不可信,为成帝时佚名氏撰。原载《汉武故事》。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载入。

  小说叙写方士施术、武帝奉神故事。有一个叫栾大的人,有方术,曾在武帝宫殿前插列几百面旗帜,他能让旗帜自己互相碰击,离开地面在庭中自由往来。旁观的人都深为惊骇。武帝拜栾大为 “天道将军”,派使者传达旨意,授给栾大天道将军的玉印。栾大声言,神是喜欢清静的。武帝于是在宫殿外起造神明殿九间。神的居室内外,都精心装饰,富丽堂皇,豪华无比。祭神的案桌和器物,亦用珠玉做成。神殿前庭植有玉树,庭院中铺着彩石。即使昆仑山上的玄圃仙境,恐怕也不过如此。武帝经常在这里斋戒敬神,但神仙还是不见到来。方士栾大只得装神弄鬼,模仿鬼语伪称神的旨意说,要迎接神仙,就应装束齐整,到海里去。武帝却不敢去。这时侍臣东方朔向武帝列举了栾大的许多不法行为,武帝听了大怒,命令逮捕栾大,把他腰斩处死。

  本篇通过栾大施术受封、武帝建造神殿、虔诚修道奉神以及栾大装神弄鬼、欺骗武帝、终被处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幻想仙化升天的愚妄行为,生动地揭露了方士虚伪卑陋的面目和统治阶级的凶残本性。栾大为方士,奇行异能,骇人惊世; 俨然有神仙之气,实为欺骗妄行。他以法术得宠,又以诡术丧命。栾大是汉代神仙思想盛行的时代精神的特殊产物。作为方士,他的形象是典型的。他的被斩,完全是咎由自取。武帝轻信方士的胡言乱语,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起神明殿”,足见其昏庸愚妄。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富于变化,结构亦较完整。以栾大施术受宠开篇,又以其失宠被斩作结,故事有始有终,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小说采用细描手法,渲染仙势,较为生动。如写栾大施术的场景,他“尝于殿前树旌数百枚,大令旌自相击,��竟庭中,去地十余丈,观者皆骇”。把法术写得荒诡奇幻至极。作者写武帝建造神明殿一段,更是铺张渲染,曲尽其致,细腻无比,颇似汉赋手笔。把写赋的手法移植到小说创作中,在古小说中,尚不多见,表现了作者摹写状物的高超技巧和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醉茶志怪》

    《醉茶志怪》,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又名《奇奇怪怪》。四卷三百五十六则。题“津门李庆辰筱筠戏著”。李庆辰(? ―1897),字筱筠,号醉茶子,天津人。成书于清光...[详细]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阮瞻》内容简介和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阮瞻》,南朝宋志怪小说。刘义庆撰。原载《幽明录》。《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太平广记》卷三一九皆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郑晚...[详细]

  •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 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详细]

  • 志怪小说与传奇

     鲁迅曾经提出“传奇”是志人小说,用以和志怪小说相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博物志》是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千日酒》所写刘越石则是极平常的人...[详细]

  • 志怪小说与神话

    远古的神话早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开始形成、流传了,因此的确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到志怪小说出现时,早已有史官、史书的存在,志怪小说的内容在时空上则有了相对的...[详细]

  •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这部小说集初名为《鬼狐传》,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到作...[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详细]

  • 《聊斋志异》文言小说集大成者

     《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之集大成者。单从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某些表现手法来看,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纵横面来看,这个评价就...[详细]

  • 经典志怪小说《夷坚志》

    《夷坚志》,南宋洪迈着。《夷坚志》的得名,是因《列子·汤问》有“夷坚闻而志之” 一语,谓夷坚为博物多识之人,能记怪异, 所以用为书名。书中神仙鬼怪之谈居大半,其间...[详细]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