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最娱情》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最娱情

清顺治刊本《最娱情》正文书影

清顺治刊本《最娱情》正文书影

清代小说传奇选集。原四集,残存小说五篇。不题撰人。或曰作者即为本书作序者来凤馆主人。成书于清顺治年间。

现仅存清顺治刊本,藏中华书局。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古本平话小说集》排印清顺治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顺治刊本。

郑元和

(前缺)常州刺史之子郑元和钟情妓女李亚仙,到李家嫖宿。鸨儿知是贵游公子,着意奉承,元和乐而忘返,挥金如土。不到一年,资妆罄尽,以至卖鞍卖马,鬻童货仆。一日,鸨儿使元和与亚仙去竹林院求子,郑生大喜,典衣而往。途中亚仙诈去探看姨娘,用计甩掉了郑生。郑生气恨交加,病甚危笃,被店主夜半弃于凶肆。肆中歌郎见他可怜,给其衣食,月余始能走动。因走投无路,于是随歌郎给丧家唱哀歌糊口。元和聪慧,音调曲尽其妙。时长安东、西二肆赛歌争胜,郑生技高一筹。恰巧郑父至京,闻知元和行事,怒而鞭之,弃于野外。众歌郎再次救活郑生,复以其伤处溃烂臭秽,丢之于街坊,郑生遂沦为乞丐。一日雪中乞食,恰好遇到亚仙,相见大恸。李亚仙遂自己赎身,租别院与郑生同居。调理半年,郑生始状貌如初。在亚仙劝导下,郑生重拾青毡旧事,苦攻诗书三载,一举而登科甲,官拜成都参军。亚仙欲去,郑生不放,遂同至剑门。恰值郑刺史自常州诏升成都府尹兼剑南采访使,郑生不知,乃具三代名头前去参谒。父子相见大哭,备知前事,具大礼迎娶亚仙。后元和累官清要之任。十年之间,转升数郡,亚仙封为国夫人,生四子皆为美官。

王魁

山东济宁府秀才王魁,上京应试落第。归至莱阳,遇友人邀至妓家小饮,与妓女敫桂英一见钟情,题帕以赠。自此王魁朝读夜宿,一切饮食衣服皆由桂英备办。如此一年,王魁再赴试入京,行前桂英垂泪,偕魁至海神庙盟誓,相约各不负心。王魁状元及第,除受徐州佥判。桂英闻报,连寄诗贺魁,魁竟生厌烦之心。时魁父已为其聘定崔相国之女,只等他衣锦还乡,即便洞房花烛。桂英久不见王魁来接,遂修书到徐州任上。王魁见桂英家人至,即令逐出,书也不接。桂英悲愤之极,自刎而死。鸨儿忍气吞声,将桂英埋葬了事。王魁久不闻桂英音讯,自以为得计,遂差人接取父母,并崔小姐到任完婚。后知桂英已死,甚觉无聊。当夜桂英冤魂寻至,怒斥王魁。魁闷倒在地,口角流涎,时呼刀索剑自刺。父母请来道士马守素书符驱鬼。道士设坛作法,神游至莱阳海神庙,见王魁正为桂英詈骂,遂为王魁求情。海神不允,舒右手将马守素当心一推,落入水中。及至醒来,却在佥判公署后堂醮坛上。道士细述神游所见,话犹未了,状元王魁便呜呼哀哉了。

女翰林

宋神宗朝,四川眉州博学名儒苏洵,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同科及第,俱拜翰林学士,天下号父子为三苏。偏生苏洵又有个绝世聪明的女儿,名叫小妹。小妹多才善诗,十岁就续乃父未完之作,词意俱美。苏洵立意要选个天下才子与小妹为婿。宰相王荆公之子王过目成诵,荆公将其文章与苏洵批点。苏洵甚爱王文字,又转教女儿批阅,小妹叹非久长之器。果然王十九岁中状元,二十岁即死去。小妹以诗文选婿,最后挑中扬州府高邮县秀才秦观。观与二苏本自交好,趁小妹去庙烧香之际,扮作道人暗中窥视,对小妹亦十分中意。适礼部大试,秦观一举成名,中了制科,遂到苏府成婚。洞房花烛之夜,小妹三难新郎,最后一次得苏轼暗中提示,方才了却难题。苏轼、秦观、小妹等常以文字为戏。一次苏轼禅友佛印寄来长歌谜一篇,秦观沉吟不解,小妹一览即悟。后秦观宦游浙中,寄来叠字诗一首,小妹解之,并如法炮制回寄秦观。后二苏、秦观同为京官,并居史职。小妹诗名亦盛传京都。其后小妹先秦观而卒,秦观置念,终身不复娶。

贵贱交情

春秋时俞瑞,字伯牙,本楚国郢都人氏,仕晋为上大夫。因奉晋主之命,往楚国修聘。公事已毕,乘船从水路返回,至汉阳江口,风狂雨骤,泊舟山崖。时值中秋,伯牙无聊,捧琴而抚。曲犹未终,弦应声而断。正在惊疑,见有樵夫听琴。樵夫乃集贤村钟徽字子期,伯牙见其知音,遂邀上船论琴。二人甚为相契,相约来年中秋再会。自此伯牙心中只念知音之人,看看又一年中秋将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至去年泊舟之处,抚琴以待,音才泛而哀音生,伯牙疑子期居丧。次日,往集贤村相寻,恰逢子期之父,乃知其心力耗废,已病故数月。子期临死嘱葬江边,以践伯牙之约。至子期葬处,伯牙放声大哭,于祭石台上,抚琴一操,歌而相吊。村野围观之人,以为伯牙弹琴取乐,鼓掌大笑而散。伯牙痛极,遂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上摔去,顿时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感叹不已,伯牙以黄金二镒相赠,盘桓而别。后伯牙还朝,上表告归林泉,迎钟公到家以尽天年。

玉堂春

玉堂春为京师名娼,会稽王公子恋之,不到一年,金尽为鸨母所逐。玉堂春教之骗取财物逃归。玉堂春被卖与山西商人为妾。商人被妻毒死,反诬告玉堂春。(下缺)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