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9-04-08 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王兆军 点击数:

  清初诗坛盟主、朝廷显贵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过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他甚至欲以500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得。

  蒲松龄出身低微,家世清寒,科举失意,潦倒落魄,“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但就是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聊斋自志》)的境况里, 他用大半生的精力,写出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反过来讲,作者生活优渥,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许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文章憎命达,诚哉斯言!

  《聊斋志异》写了将近500个故事,几乎篇篇都好。它的神奇在于,不仅朝廷显贵如王士祯者十分喜欢,一般平民读者也都喜欢。为什么?

  首先,《聊斋志异》尽管写了许多鬼狐怪异,但涉及的却是广阔现实。作者通过讲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酷,且始终保持了鲜明的批判态度,有时甚至用篇末的“异史氏曰”的形式直接站出来指陈时弊,控诉“覆盆之下多沉冤哉”。以《促织》为例:由于皇帝爱斗蟋蟀,地方官媚上邀宠,胥吏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被儿子不小心弄死。于是乎,“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后来儿子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

  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突出代表。他父亲得罪富豪羊某,被其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搒掠而死。为了伸冤,他魂赴冥司告状,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席方平这种“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不屈精神。

  其二,蒲松龄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但蒲松龄没有像吴敬梓那样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制度。一辈子未能考上举人的蒲松龄到71岁才按例补了个贡生,终老之时,还不忘借了某举人的行头,请人画了像。

  其三,《聊斋志异》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热烈歌颂真诚忠贞的爱情,这是读者最为喜爱的部分。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大部分,《婴宁》《莲香》《香玉》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追求心爱的人并获得幸福的结局。《香玉》中的黄生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后来“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美满姻缘。在《小谢》中,男女双方更是经过一段自由接触后,逐步发展起爱情。这在男女被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其四,《聊斋》情节曲折跌宕,而且善用细节。忘记书中哪一篇了,写的是一个女子最怕别人挠痒,甚至于远远用手指指之做挠痒状,她都会忍俊不禁。这样的细节,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宋话本中是很少见的,是《聊斋志异》对前人的超越。《聊斋志异》善用环境、心理、反衬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语言简洁到不能再减一字的程度,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赋予文言语汇以活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生动描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著、热烈的爱。

  既然该书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甚至描写了人民的反抗,作为清朝显贵的王士祯何以还给予高度评价呢?我想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还能保持对艺术的独立意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