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农村题材文学作品有着潜在读者群

发布时间:2010-06-14 来源于: 作者: 张克鹏 点击数:

  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学的兴起,农村题材纸质文学作品的读者急聚下降,致使一些出版社对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出版,恐于经济效益的前景暗淡,望而生畏;一些杂志社的编辑,对农村题材作品的挑选,斟了再斟,酌后再酌,近乎千挑万选,吹毛求疵。千方百计向着读者胃口,最终还是向经济效益靠近。尤其在文学日渐边缘的严峻形势冲击、挤压下,纸质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出版出路,已经到了仅是一线天的明灭地步。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唯几位冠以写农村题材的高手,说足了也就是十位、八位作家的作品,才有可能受到出版社、编辑部的青睐。而众多作家的作品,要么坐着冷板凳长期等待,要么干脆被拒之门外。特别是在文学将要消亡的喧嚣声中,大有一种农村题材纸质文学作品必先消亡的担忧。因此,许多历练甚深的作家,对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失去了信心。迫于困境中的,开始改弦更张,寻找光明;创作上稍有成绩的,则利用文学的翘板,以生活体验贫乏为由,或弃文择业,或追潮逐流,总之与原本的农村题材创作作别。

  我出版过四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也先后举办过我的长篇小说《吐玉滩》研讨会,《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文学自由谈》《当代文坛》《名作欣赏》《文艺争鸣》等报刊圴发表过关于我的作品的评论文章。作品也确实受到过许多文坛顶级大腕的称赞。在作品帛延的不同时期,迎来过相应的业内业外热评。热评的力量,也把我从山村载进了城市,让我有机会从事专业创作。然而,让世人不解的是,我并没有摆脱经济上的贫困。中间也有许多可以放弃原有,放弃贫穷,另辟蹊径,选择财富的机会,可我没有,一直在农村题材创作这一块,钉子般坚守着。坚守的原因,并非仅是感恩于这个时代,也并非我的理想多么崇高,是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前景,并非世人所猜所想,那种被所谓的“时尚文学”遮蔽了的,是一个庞大的,潜在的读者群。他们内心深处存在着对“真文学”的渴求和期待。这种渴求和期待,让我感受到了农村题材文学作品创作的广阔前景,已潜在存在。

  以我的前两部长篇小说为例,对以上所想略加阐释。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叫《欲望狂热》,1998年10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那种纯农村题材的文学读物,没有时尚的刺激味道,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笔法,书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光明与黑暗,揭示的是真实的希冀与疼痛。然而,历时十二年,尚有许多人能够记起书中的故事,人物,细节,还不断听到有人在寻找它。这种热爱的本身,就是对作品生命和力量的认可,同时,也亮出了一个潜在读者群心底的渴求与期待。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叫《吐玉滩》,2001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3年再版,如今历时近十年,在这十年里,岁月早已将许多热噪一时的,堆积如山的“时尚文学”无情忘记,而我这本书中的人物、故事、细节、语言,至今仍会在许多不同层面的宴会间,受到大家的热议。兴情所致,他们还会把现实中的人物,指为书中的人物。可见他们对书中人物的清晰程度,热爱程度。他们之间有农民、有教师,有商人,有记者,也有不同层面的干部。这一现象,常常提醒我,在成熟的人群中,他们真正喜欢的文学,并不是那些刺激味浓烈的”时尚文学“,对它们的追逐,只能是浮躁社会中,心理上的一种暂时消遣,亦或为了满足暂时的胃口需要而已。

  农村题材电视剧屡屡受众特高,也是农村题材深受欢迎的一个佐证。当前,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特受欢迎,而受众多在成熟人群。这是因为成熟人群有了一定的生活历练,生活中的风雨,让他们的心上产生过真实的疼痛,他们不再向往那种虚幻的生活、虚幻的世界,他们渴求心底的郁闷达到真实的解读和诠释。因此,他们的向往只能取向于反映和书写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他们之所以那样亲切地注目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是因农村生活内蕴丰厚。尽管方式上与县域生活、城市生活,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差异,但他们有许多精神领域里的一脉相承。成熟人群的年龄结构,在35岁至50岁之间,家庭生活重担的压力,使他们没有机会,买来纸质作品阅读,也没有时间和机会选择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因此,在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他们既茫然又忙乱。他们不得不在无暇顾及文学细节的前提下,选择直观的,粗放的电视剧画面,但他们其中大多数的内心,永恒地存留着对文学细节的遗憾。这种遗憾,会在他们的物质欲望相对满足或精神饥饿频频出现的时候,重新有一种平静的,对精神领域起着具体作用的,滋补滋养式的选择和猎取。而蕴藏丰富的农村题材文学作品,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他们羔羊般首选的大草原。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因为经过五千年文明清源浇注的华夏子孙,血液中的文学基因,在更加文明的大背景下,会更加活跃。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 《像土地一样寂静》:从故乡到精神故乡

    读周瑄璞的这本书,总让我不断地联想起鲁迅的《故乡》,鲁迅感叹“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这高墙也就是闰土嘴里喃喃说出的“规矩”两字。周瑄璞回到故乡...[详细]

  • 乡土文学的中国经验

      中国经验是这些年来被人们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语。这个看似很普通的词语是在中国崛起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被激活的,它无疑包含着浓郁的民族情绪,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精...[详细]

  • 鞍山乡土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在鞍山乡土文学的画廊里,60多年来能被读者记住的作家和作品屈指可数。很多作家创作的农村题材作品,尽管充满了乡村生活气息,但是那种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似的美学...[详细]

  •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的“进城农民”

    在当代中国,农民大批进城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但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境遇及价值观都随着他们大批进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详细]

  • 张克鹏小说评论

    对于创作正旺的张克鹏来说,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豫北这块独有风情的沃土,情有独钟。如果再往前推他致力创作长篇小说的十年以前,他已经是跋涉在文学长途上孜孜矻矻的...[详细]

  • 农村题材小说应重“实感”

    6月24日,深圳特区文学杂志社和深圳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王昕朋作品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作家、评论家,共同就王昕朋发表于...[详细]

  • 北京乡土文学的扛鼎之作——读凸凹中短篇小说集《神医

    北京乡土文学的扛鼎之作(邱华栋)...[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