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南帆:文学的潜能

发布时间:2022-10-11 来源于:南帆 作者: 中篇小说选刊 点击数:

  对于中国现有的文学,我听到了两种矛盾的评价。一些人认为现有的文学乏善可陈。大师在哪里?堪称经典的扛鼎之作又在哪里?他们摇摇头叹一口气,然后满怀深情地回忆一度经历的文学盛况,例如20世纪80年代,甚至20世纪50年代。另一些人对于这种悲观表示不解。为什么仅仅拘泥于正统的文学期刊?礼失求诸野,可以上互联网逛一逛。那里是另一个巨大的文学集散地,武侠、玄幻、惊悚、穿越一应俱全。

  一个文学网站的老总表示,短短几年他付出了数千万的稿酬。这当然意味了巨大的读者群。他微笑着反问:哪一家正统的文学期刊曾经达到如此之高的贸易总量?

  人们很快意识到这是文学的两个类型。琼瑶的《还珠格格》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不可同日而语。二者之间的分水岭是娱乐。不论文学史赋予曹雪芹多少高不可攀的声望,娱乐大众肯定不是《红楼梦》的强项。

  刚刚撤出繁忙的生产线,或者告别琐碎的财务报表,一段武侠或者玄幻可以更换心情,长长呼出一口闷气。娱乐的初级意义即是放松。重温某种白日梦,放纵上天入地的奇思异想,改换自己的身份进入另一个时空坐标,这是娱乐文学的普遍功效。

  许多人振振有词地反问,又有什么必要时刻锁紧双眉,收罗一大堆深奥的题目为难自己呢?娱乐是温饱之余的必然渴求,一种精神按摩术。富裕的小康生活即是由勤勉工作和轻松地娱乐两个部分组成。因此,目前的娱乐文学正在与动漫、网络游戏以及热门的电视肥皂剧共同经营大众业余生活,市场前景令人憧憬。没有理由将娱乐文学一律想象为粗制滥造次品,相反,娱乐文学的奇特想象力、巧妙的悬念设置以及叙述的技术含量毫不逊色。这显然是它们征服大众的重要原因,例如《哈利波特》或者《变形金刚》。

  人们感到了普遍失望的是另一类型的文学――目前时常被称之为“严肃文学”。这个类型的文学专注地探索历史,再现社会,抒发激情,抚慰人心。从民族国家这种重大的题目到一个性格的成长史,从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迥异命运到某一个小人物的不凡奋斗,恩怨情仇,荣辱兴衰,喜剧令人开颜,悲剧催人泪下。尽管如此,这个类型的文学始终包含一个严肃的使命:理解我们的生活。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不是一种虚拟的游戏,亦非某种普通的生活知识,文学之中的经验和思想力图提供重大的启迪:这一代人怎么生活,什么是更有价值的生活。

  从古人的“诗言志”或者“文以载道”的命题之中,人们已经察觉到文学被赋予的重任,然而这种文学观念的正式确立源于近现代的文化转折。晚清以来,民族国家的积贫积弱导致一大批志士仁人的普遍焦虑,文学成为众多知识分子济世匡时的寄托。从梁启超大力推崇小说,陈独秀、胡适等倡导白话文到鲁迅的国民性批判,这种积极入世的姿态形成了一份庞大的文化遗产,他们造就的强大文学传统延续至今。

  尽管当时鸳鸯蝴蝶派的“消闲”“娱乐”文学广泛流传于市民阶层,然而只有“严肃文学”镌刻于文学史成为经典。现今,人们对于文学的非议显然指的是这一点:文学正在丧失启示心灵、启示社会的能量。娱乐文学能够走多远,这个问题不妨交由市场决定,但如果“严肃文学”萎靡不振,甚至销声匿迹,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虽然“娱乐至死”的口号颇为刺耳,但是人们没有理由否认娱乐的正当性。一个消灭了所有娱乐的社会多半具有偏执型的文化性格。文学没有必要耻于娱乐,永远不苟言笑,“逗乐”、幻想或者重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梦不会使文学蒙羞。但是文学还可以做些什么?我愿意郑重其事地指出,娱乐不该让人遗忘了文学的巨大潜能:启蒙人心,撼动历史。如果没有意识到文学可能打开多大的空间,这多少有些“暴殄天物”。所以当历史驶入一段特殊的航程――当探索历史的重任再度搁在一代人的肩上时,人们对于严肃文学的期望尤为殷切。

  恐怕所有的人都会承认历史的巨变仍在持续。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纵深,巨大的转型分解到各个领域,甚至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相互遭遇。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社会制度的创新还是如何调动文化生产的积极性,多数现成的模式已然失效,众多传统的概念和经验正在接受重新审核。这即是探索历史的必要性,或者也可以说,这种探索就是理解和造就我们自己的生活。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之所以一呼百应,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内在的密切互动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个时候,文学提供的经验引人瞩目,即使语言形式或者美学风格的分歧仍然会出人意料地突破文学范畴,引爆大规模的文化论争。然而现有的文学逐渐边缘化。首先,许多作家游离于社会生活的剧变,他们的思想、经验开始与这个时代脱节,他们的文学想象无法介入各种核心问题;其次,由于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分流,文学读者锐减,文学声音传播的范围愈来愈小。人们甚至可能怀疑文学还能不能与身边的社会生活对话?

  严肃文学当然没有理由退却,然而文学的突围方向并不是向娱乐靠拢。用哈哈镜的策略矮化文学经典之中的英雄人物或者在严峻的历史事件之中添加情色元素,这更像作家心智枯竭的表征。娱乐可以增添生活之中的笑声,可是无法负担介入社会的职责。人们无法用无厘头的嬉闹对付财务审计,武侠或者玄幻无助于医疗或者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穿越文学把读者送进了桃花源之后还是要回来。娱乐制造了短暂的快乐幻觉,书本合上之后就烟消云散。

  相对地说,严肃文学时常从书本走入生活:故事结束之后,感慨、愤怒或者思索并没有结束。所以,尽管严肃文学并没有降低房价,或者提供一个改造乡村的有效方案,但是众多的读者可能因为广泛的文学阅读而逐渐成为一个善于思索、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主体。他们以何种姿态的存在很大程度地决定了这个社会未来的面貌。

  当然,现今的严肃文学不可能回避一种文化环境――发达的大众传媒体系。从形形色色的小报,时尚杂志到电视节目,明星晚会,从互联网上眼花缭乱的各种网站到博客、微博,这一切时刻簇拥在文学周围,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大众传媒不仅以快速传播和海量的信息见长,而且以优厚的待遇诱惑作家的加盟。

  因此严肃文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意义何在?无论是历史事件、外交动态、奇闻轶事还是案件、事故、灾难,大众传媒总是及时到场,率先发表各种消息。许多时候,各种消息生动、火爆、悬念丛生,许多人甚至感叹生活比文学还要好看。这迫使作家考虑他们还能在大众传媒退潮之后说出哪些有价值的内容?作家的职责不是单纯地记录生活表象,不是满足于制作一份社会学文献,而且与通常记者不同的是,作家手握虚构的特权,可以自由地想象。这一切无不汇聚为文学的特殊要求。

  作家往往在新闻记者离开之后再度耕耘这个世界。大众传媒向人们提供五花八门的消息,人们的文化感官得到了有效的延长,但是大众传媒也可能形成一种遮蔽――对于大多数人说来,世界仿佛就是大众传媒所展示的那样,没有进入大众传媒的事件犹如没有发生。作家必须敏锐地觉察这种遮蔽,注重挖掘大众传媒之外世界的存在状态。当然,作家所接触的还是同一个社会,甚至是同一批人物或者同一个事件,但是文学具有自己的聚焦和重点。作家不像记者那样追求时效,数十年、数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文学的聚焦和重点仍然可能意义非凡。许多时候,这即是文学始终存在的理由。

  当然,作家必须始终关注大众传媒已经抵达哪里。不论电影、电视还是互联网,大众传媒孕育了各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对于单纯借助文字符号的文学来说,这是一种启示,也是一种挤压。如此的形势要求作家再度掂量手中的工具,哪些方面是文字符号的擅长,哪些方面需要弃旧图新?跻身于发达的大众传媒体系,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自然文学书写之我见

    究竟是采用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抑或是人类与自然两个中心调和的中庸主义价值观。如果用开放的视角去看待自然书写,我以为,放任作家自由吧。然而,无论...[详细]

  • 评陈谨之长篇报告文学

      《鲁声玉振》语言精练而激昂,精妙的叙述富有栩栩如生的画面感,通过事件的真实呈现,读来让人浮想联翩,就像身临其境。时间与地点,场景与人物,精彩而准确的描写让读者...[详细]

  • 批评是多重意义的再发现

    小说离不开虚构,而虚构又是一种颇具悲剧色彩的努力,它正是在人们所必须面对的绝对的虚无之上,建立起某种丰饶、复杂、繁花似锦的相对的充盈。而文学批评则是抵达这种...[详细]

  • 林斤澜和他的温味小说

    在当代作家中,林斤澜小说是以其风格独特著称的。读他的小说,即使事先把他的名字蒙上,你也能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是林斤澜!”北方京都郊区和南方温州乡村,遥隔万水千山,...[详细]

  • 李兰妮《野地灵光》

    《野地灵光》里记录的住院病例有五六岁的孩子,有中学生和研究生,大叔大婶就更多了。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皆有可能。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大都市,包括忧郁症在内的精神困扰问...[详细]

  • 张有世《本色》

    《本色》是一篇扎根在土地上的小说,口语化的语言表述、清晰明朗的事件线索、层次分明的人物性格,使得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几乎不会有任何障碍。小说的文字不刻意,情感不...[详细]

  • [俄罗斯]巴克拉诺夫《永远十九岁》

    谈到战争文学,就不得不说到苏联作家。在苏联战争文学中,出现了全景小说、战壕小说和纪实小说三类。不同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全景小说描写宏大场面和重要人物在战争...[详细]

  • [美国]肯尼迪《铁草》

    《铁草》也是一部讲述流浪汉故事的小说。开始时,不被人看好,先后被退稿13次。后来在贝娄推荐下,一举成名,并获1984年普利策奖和全国书评界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不朽...[详细]

  • [美国]沃克《紫色》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已成为西方女性文学经典。小说在1982年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发表后的第二年囊括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详细]

  • 傅宁军《丹桂飘香》

    中篇报告文学《丹桂飘香》,是一种小微而大成的关于善的叙事,善人、善事、善德的叙写,使作品漫溢着沁人心脾的善美芬芳,清逸流香,让读者沉浸在一片仁善的氛围中,感受感悟...[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