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关于小说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0-07-01 来源于:未知 作者: 高行健 点击数:

  在我们日常业余的“精神生活”中,小说恐怕是一种群众 性最强的食粮。尽管现在有电影和电视之类的群众性传播媒 介给我们提供许多有趣,甚至感人的故事,但它们不能代替小 说,因为它们的局限性很大:没有电和一定的机械设备及场 所,多好的故事也没有办法使人欣赏。相反,一本小说可以 随时带在身边,坐电车时、工间休息时、晚间入睡前、乘凉 时,都可以看,甚至上厕所时都可以看——而且这种情况还不 少.十多年前意大利的名小说家亚尔贝托•莫拉维亚在他编 的一本名为《辩论》的刊物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小说的危机” 的讨论,认为现在传播媒介如此发达,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 式已经到了末日。对这场辩论我曾跟踪了好几期,结果一无 所得,小说仍然是各国出版物中的支柱,它继续有读者,有 广大的市场。莫拉维亚本人也仍继续写他的小说,而且还不 断有所创新,熔寓言和超现实主义于一炉,自成一家。

  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孩子一开始学话就喜欢听故事. 小说一般一都有情节,有故事,还有波澜起伏的感情渲染.读的 人一进入书中就很难拔得出来一一如果小说写得好的话,有 时陷得很深,甚至忘记了自己,不由自主地“拍案叫绝”或“拍案惊奇”起来。当然现代的小说不一定如此’它往往使人保持 冷静,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用清醒的头脑去思索小说中 所描述的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还得想办法把读者引进 书中去,也只有这样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为读小说是自 愿的,不象作为学习材料的政治文件,非读不可。一篇小说如 果没有吸引力,干巴巴的,不管它的主题思想是多么高超, 恐怕不一定会有人读。现代人的文化水平高了,知识多了, 眼界宽了,作者也是一样。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因而也强 了,复杂化了,按照常规写小说一"也包括其他形式的文艺 作品,甚至象建筑之类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要 求,作家们自己也不愿意这样作。于是标新立异,各自创新, 因而流派风格也特别多起来,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欧洲十九世纪后半期这个局面就已经出现,现在尤其是如 此.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 不是什么个人的力量可以推动它或阻止它的。

  当然,这只是就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而言,任何作品都 不能离开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它要感人也还必须有激情,-有理想!也就是说,除了真实、艺术地反映生活之外,它还应 有比较高超的“主题思想” ——我们一般所谓的“史诗般的作 品”大概不外乎此吧。在现代作品中“主题思想”不一定明显 地表现出来——如果明显地表现出来,读者可能认为作者在 对他说教,而现代读者的自尊心又特强,他甚至还会认为作 者是在侮辱他的智力,对他搞宣传而产生反感,结果根本不 看作者写的书,不管他在书中写了多少豪言壮语,描绘出了多么高大的形象。所以一个作者,要想把他的思想渗入到读 者的心灵中去,还得用潜移默化的办法。传统的作法是把故 事写好,使它具有欣赏的价值。但是现代作家却有更多的办 法。现代的读者也不满足于传统方式,他们也在追求新鲜的 东西。象住房子一样,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放床、放家具 和电器设备,再加之室内空气流通,本来就可以使人满足了, 至于房子是长方形还是四方形,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 现代的人偏偏不这样想,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长方形或四方 形,建筑师为了满足他们的不断变化的欣赏趣味,也标新立 异,设计出了各色各样的风格,形式,现代建筑风格出现竞 相争异的局面。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进步,这种追求创新的 精神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但是文艺作品,如这里所谈的小说,不管它的表现形式和 写作方式是怎样翻新,总不能离开它这种文学形式所具有的 特点和功用,否则它只不过是单纯技巧的运用而不是文学创 作。关于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性质,过去日本的小说家菊池宽 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小说是人生的活史地。”这个定义是他 写了一生小说所得到的结论。他所谓的“活史地”是广义的“历 史”和"地理”,也就是人生。这有一定的道理。至于写小说的人 一一也就是作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名言,即他是“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在我们的创作与批评的实践中,我们实际所 遵循的原则则是"政治第一性,艺术第二性”。上述的这些说 法都是无可争辩的道理,大家都接受。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聂姆佐娃《外祖母》

    《外祖母》成书于聂姆佐娃失去爱子、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它是一部对“童年的天堂”的回忆录,是作者“为了安慰自己背上的灵魂”而创作出来的。聂姆佐娃的童年...[详细]

  •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 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

    《安吉堡的磨工》属于社会小说。作家以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五天时间为题,把错综复杂的情节、各式各样的人物巧妙地编排融和起来。整部作品看似松散,实则集中...[详细]

  • 王梓均《重生野性时代》

    宋维扬重生回到1993年,带着满肚子的来自未来的商业知识,回到老爸进监狱,企业即将破产,偷渡去香港,在全民下海经商的档口,利用知识骗取第一桶金,盘活企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详细]

  • 《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 袁甲平《宗明女儿》叙述的魅力与自信

    袁甲平的《宗明女儿》是一篇部可以慢慢咀嚼的中篇小说。...[详细]

  • 烽火戏诸侯:构建“雪中行”的小说世界

    有小人物的江湖梦,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有令人向往的侠气和风骨,有少年不走寻常路的可贵勇气……这就是《雪中悍刀行》,他的作者是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