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望春风》探究中国乡土的美学维度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于:网络 作者: 墨余 点击数:

  五十年岁月流转,五十年见微知着。儒里赵村的远去,也意味着我们精神意义上的乡土故乡在消逝。《望春风》里有作为个体记忆的乡村生活,也有属于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回到古典文学写作传统中,撷取《史记》“列传”的表现形式,格非以他卓越的叙述才华“重回时间的怀抱”。他凝视变动的时间以及时间中的事物:断壁残垣,荒草没膝;事与事纵横交错,人与人历历在目。

  这是一部典雅、古朴、苍劲、诗性洋溢的作品,让人读后内心辗转,百感交集。独属于格非的多义而迷人的小说调性再次在《望春风》里奏起:纯净和复杂、优美和肮脏、眷恋和审视、反讽和热爱、刹那和永恒、少年的天真单纯和历经沧桑之人的心痛彻悟都完整而共时地呈现在这部作品里。写记忆时写遗忘,写黑暗时写光亮,写凋败时写生机,格非以《望春风》建构了独具美学品质的乡村世界,也极大开拓了当代中国乡土写作的叙述空间与美学维度

内容推荐

  乡村,是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所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乡村”这个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望春风》以半个世纪中国乡村中的人物命运和历史变迁为焦点,重返时间的河流,对逝去的故乡和老去的故人做了告别。《望春风》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乡村伦理和历史变革。相对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消除了通俗与精英二元对立的思想,提炼通俗生活中的精英品质,发掘普通人的高贵品质,更多地关注乡村的人情之美,因而更具暖色。阅读《望春风》,让我们在感受久违的汉语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不为世俗所左右的求索,感受到一个时代最沉重的呼吸和每个人最隐秘、最坚固的困惑。在呈现危机的同时,又让我们体会到希望。

编辑推荐

  1958—2007,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演绎幽微处世情人性。“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陆智昌倾情担纲设计。

  《望春风》是格非获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长篇大作,亦是集其30年文学创作精华的成熟之作。《望春风》具有微缩中国乡村当代史的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备受文坛、媒体和读者瞩目。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乡村是无可回避的精神源泉。《望春风》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以回到“过去”来看“当下”的观念,余韵悠长、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桃花源”气象,如“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描绘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发见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间永恒。

  “江南三部曲”写江南,《望春风》则是对江南故事最为专注、集中和彻底的表达。相对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更接地气,更加沉稳,更有温度,更多地关注时代洪流下乡村的人情之美。在对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作了告别。同时,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山口,“仿佛若有光”。

名人推荐

  相对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风》的语言更加朴实,更加写实,而从主体上讲又深具象征意义,于“壮阔历程”的颓败中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山口,看过去,“仿佛若有光”。

  ——王继军

媒体推荐

  格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明清小说传统的修复和转化。细腻的叙述,典雅的语言,循环如《春秋》的内在结构,为现代中国经验的表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与新的语言和艺术纬度。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词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着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着和随笔集多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晓苏新作《老婆上树》

    晓苏新作《老婆上树》(原载《作家》2021年第8期)依然以油菜坡的乡村生活为叙事内容,反映乡村民间生活的喜乐悲苦、人情冷暖。在保持一贯的民间叙事风格的同时,我们...[详细]

  • 格非vs李洱: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

    来源:《收获》微信公众号 | 格非 李洱 吕约  2018年09月10日11:57“传统”与“创新”是两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是作家创作始终绕不过去的话题。无论...[详细]

  • 当代中国小说的智性写作——以韩少功、格非、李洱为中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的想像力、生产力与影响力一度遭遇普遍性的质疑,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成为遥远的浪漫主义的回响。在后现代的碎片化境况与总体性危机中,当代中...[详细]

  • 《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序言

    编者按《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一书是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新青年非虚构...[详细]

  • 面对现代世界的痛苦纠结——格非的《春尽江南》与《月

    较早一个时期,作家格非发现、还原出一个个生命迷宫、艺术迷宫。在世界的神秘面前,格非显现出更多的是尊敬及守护,自认无以对世界有一种明晰的了知。但显然,世界,包括人...[详细]

  • 文字中的中国乡村形象

    乡土中国,既包含对中国农村的社会学审视,也意味着文学想象中的中国乡村,两者或在细节上可彼此印证,或可在视角上相互补充。《梦醒子》([美]沈艾娣著,赵妍杰译)的性质介于...[详细]

  • 当代乡村小说中的创业书写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乡村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创业书写的潮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存在的不足尤其值得反思。《金谷银山》中的情感描写、《天大...[详细]

  • 在 “变”与“不变”之间——以格非小说为蓝本剖析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和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格)时留下的足迹。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详细]

  • 格非《迷舟》:人生不可知

    《迷舟》是格非的代表作。格非善于在平实冷静的叙述中剔发命运变幻莫测的微妙精义,使写实的笔触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气势。“迷舟”这标题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题象征...[详细]

  • 探索小说的作家:格非

    格非,原名刘勇,男,1964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小说创作。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7年因发表中篇小说《迷舟...[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