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12-11-03 来源于:网络搜集 作者: 未知 点击数:

  梁启超曾从小说改良的角度评价古代小说:“吾中国人之状元宰相之思想何来自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之妖巫狐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此言虽失于偏颇,但从一个侧面指出了古代小说的传播之广、民间影像之深远。古代小说中的公公案因素在内容上十分丰富,既有高官重臣又有江湖盗贼,既写了市井生活又不乏巫妖鬼狐,它以曲折离奇的特点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得到广泛的传播。研究这些公案因素道德源流、考察其文学文化价值、乃至探讨它们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借鉴作用,都是很有意义的。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成果尚不尽如人意。

  公案因素虽然存在于各类小说之中,但其主要载体无疑是公认的一些“公案小说”。因此,以往的关于公案的研究也自然集中体现在关于“公案小说”的研究中。

  对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关注是随着晚清西方侦探小说的传入和小说界革命开始的。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等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政体改良,提倡引进西方的政治小说。在此风气下,大量西方侦探小说传入中国。光绪二十二年,上海《时务报》刊登了四则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这是至今所知最早的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作。此后,西方侦探小说被大量译介,1907年后达到高峰时译介的侦探小说高达400种以上。当时的不少研究者开始以西方侦探小说为参照,以新小说理论为指导,审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多指责为“侦探一门,为西洋小说家专长,中国叙此等事,往往凿空不近人情。”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鲁迅、胡适、孙楷第等人在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研究中,都对公案小说给予了进一步关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胡适的《<三侠五义>序》、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之“说公案”等对于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具有奠基意义,并由此引发了后辈学者对公案小说的重视。三四十年代,陆续有赵景深的《包公传说》《施公案考证》《关于石玉昆》、李家瑞的《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阿英的《明刊<包公传>内容述略》、王虹的《龙图公案与三侠五义》、卫聚贤《包公案及其考证》等文发表,主要考证古诗源流和版本演变。

  建国后,随着极左思潮的泛滥和“文革”的到来,国内对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缺乏实质性的突破。虽然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论文,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对《三侠五义》和《施公案》等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研究。如吴小如的《读三侠五义札记》、熊起谓的《三侠五义的思想何艺术》等。由于受到时代政治氛围的影响,多以社会学研究为主,侧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探讨作品的思想倾向、清官的人民性等。

  海外在七十年代形成了一股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热潮,不少汉学家或从版本传统、或从艺术手法、或从故事源流的角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马幼垣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中国通俗文学中的包公传说》《龙图公案的主题和性格化》《明代公案小说的版本传统》等,不仅对《龙图公案》的版本情况作了细致的考证,而且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公案小说中的包公故事源流。此外,陈杰罗姆的《反叛时期的叛逆者:彭公案小说中的秘密社团》、小野四平的《中国近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裁判》:、庄司格一的关于《律条公案》、《关于明代公案小说中的僧尼故事》等一系列的比较有影响的论文,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研究中的空白。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学术研究界对公案小说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拥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如胡上莹的《明清说公案》、周先慎的《三侠五义评析》、石昌渝的《三侠五义是一部思想平庸的书》、吴小如的《试谈公案小说的几个问题》、程毅中的《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与明代公案小说》等。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几部公案小说的研究专着相继问世,如张国风的《公案小说漫话》、黄岩柏的《中国公案小说史》、孟犁野的《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曹亦冰的《侠义公案小说史》等。这些专着或梳理历代公案小说的发展,或概括其艺术创作的主要阶段性特征,标志着对我国公案小说的研究开始走向系统和深入。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详细]

  • 志怪小说与传奇

     鲁迅曾经提出“传奇”是志人小说,用以和志怪小说相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博物志》是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千日酒》所写刘越石则是极平常的人...[详细]

  • 查尔斯·狄更斯的侦探小说

    创作于1853年的《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算不上侦探小说,却对侦探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主人公巴克特探长熟悉那些犯法者,对他们的习惯...[详细]

  • 爱伦坡的侦探小说

      《玛丽罗杰疑案》取材于一桩真实的案件。神探杜宾足不出户,仅仅依靠报纸上刊登的消息(而且都是错误的消息),便把真相推演得分毫不差,还顺便嘲弄了一些一塌糊涂的...[详细]

  • 爱伦坡《莫格街凶杀案》

    日本作家岛田庄司曾不只一次提到:“如果爱伦·坡把故事的解答写成‘恶魔的游戏’,那么《莫格街凶杀案》充其量只是一篇很好的哥特小说,不会取得什么突破。但是,他很科...[详细]

  • 爱伦坡

    谁是爱伦·坡?他是侦探小说的创造者;他是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评论家;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详细]

  • 名侦探排行榜

    喜欢侦探推理小说16年了,最喜欢横沟正史先生笔下的金田一耕助。发了很多关于金田一耕助的帖子,似乎并不受欢迎,有推友问我,为什么只喜欢金田一耕助,是不是只是看了横沟...[详细]

  • 侦探小说中的三大代表人物--福尔摩斯、波洛和罗平(原创

    侦探小说中的三大代表人物--福尔摩斯、波洛和罗平
    1841年,埃德加・爱伦・坡发表了《莫格街谋杀案》,他所塑造的侦探形象奥古斯丁・杜宾便成为了后来古典派推理小说...[详细]

  • 侦探小说中的女性

    侦探小说中的女性
    原作:Dabney G. Hart 编译:ellry
    从1878年至今,超过3500本侦探小说是由女性创作的。在1993和1994两年里,40%的侦探小说是由女性发表的。1995年,平装本...[详细]

  • 怎样读埃勒里・奎因的侦探小说

    怎样读埃勒里・奎因的侦探小说
    埃勒里・奎因的小说已经出的差不多了,总数达到了29本(包括早前的《希腊棺之谜》)。不少人也开始关注起埃勒里・奎因来,会刊13期也出了...[详细]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