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商业化和娱乐化:儿童文学的宿命

发布时间:2010-06-13 来源于:谭旭东 作者: 谭旭东 点击数: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文学的格局都发生了变化,或者说,文学随着外部场域的变化而发生了内部的重组。就儿童文学创作而言,其外部环境不仅仅是社会的,而且还包括文学的整体态势。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创作的外部力量,不但来自社会整个文化环境,而且整个文坛也是促进或影响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比如整个文学界对于儿童文学的看法,或者整个文学体制和文学教育制度,或者图书出版体制等等,都会给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理论批评种种影响。就儿童文学的创作讲是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儿童文学格局的变化;二是关于儿童文学的艺术定位。

儿童文学新格局

  新世纪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事实上从创作格局来说,也的确进入了一个实力团队纷争和实力作家竞技的状态。

艺术理念的代际分化

  这是新世纪儿童文学格局变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从创作年龄上来说,儿童文学也好,整个文坛也好,都有出现老、中、青的自然交替。但今天的儿童文学老、中、青几代人在艺术追求上的分歧和差异似乎变得越来越明显,变得越来越大。上个世纪80年代出场的作家所秉承的艺术理念,所坚守的儿童文学创作观念与上个世纪90年代出场的作家所追求的艺术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新世纪出道这批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观念更是全新的,和前两代人有着更大的距离。比如,与市场的自然接轨,对“畅销”概念的认可,这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作家很少主动思考过的,甚至是非常忌讳和拒绝的。但今天的作家则想尽办法使自己拥有巨大的市场效应,拥有更大的读者群。所以,今天儿童文学创作,如果按照过去的说法,创作的主体性似乎在迷失。但市场仅仅是“陷阱”吗?“娱乐化”追求和“时尚化”追求完全是艺术上的投降,或媚俗的艺术委身吗?在整个社会存在娱乐化倾向的情境里,“文学娱乐化”是作家难以逃脱的宿命,事实上,商业化就意味着要追求大众性。没有大众性,就谈不上商业化,就谈不上产业效益。所以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娱乐元素和市场的接受度,出版业也不会给予文学作品问世的机会和生存的空间。

创作的地理性重组

  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儿童文学的主力都集中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重庆和南京等,因为那个时候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地区性文化因素。比如,北京、上海之所以一度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重镇,云集了诸多的儿童文学力量,与这些城市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和少儿出版社的存在是分不开的。在这些城市曾经出现过创作、编辑、出版互动的良好局面。然而今天,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媒介(网站和博客)把作家们召唤在一起了,大家在QQ上互相交流,在博客上宣传自己、推介自己,甚至很直白地推销自己;有的作家还建立自己的儿童文学网站,使之成为集自我推销和与出版社编辑、报刊编辑双向交流为一体的媒介。于是,过去这些中心城市所形成的儿童文学内在的向心力没有了,儿童文学创作除了辽宁有赵郁秀、安徽有刘先平这样少数有威望的作家还在极力组合队伍,形成良好团队,大部分省市的作家完全是个体性写作。近年来新生的儿童文学作家散布各地,整个儿童文学似乎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今天儿童文学缺少力量,缺少对整体文化的冲击力。

权威的弱化

  将近半个多世纪来,儿童文学一直生长在一个不断产生“权威”的圈子里,过去文学批评所常用的“一代作家”实际上就是“一代权威作家”。比如,我们一提到当代儿童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就会说到张天翼、严文井、金近、陈伯吹等。一说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作家,就会列出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常新港等。今天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网络媒介和文化体制也强化了作家创作的个体化劳动的特点,因此要作家们去遵循一个权威的指导是很难的。作家协会等文学组织机构因为在经济利益上和作家缺少直接的联系,而且在作家走上市场和读者方面也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也就很难发挥其主导地位。

  对于理论批评家来说,如果没有全新的话语,不能有效地与作家形成互动与对话,不但成不了理论批评圈里的名家,在作家们眼里更不可能成为权威。而且今天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创作的,是很难脱离参加新书发布会之类的儿童文学推介性角色的。现在有的人不去做儿童文学专业的理论批评而去做商业性阅读推广,其实就是认识到了理论批评权威性的丧失而自动放弃批评工作的。

儿童文学的艺术重审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格局变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思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作家的创作姿态和作家的文化位置等问题。

  儿童文学的价值,包含:一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呈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成年人世界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二是对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的适当表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儿童文学不但可以写儿童,还可以讲述成年人生活。三是比如爱,比如合作,比如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四是成人的文化期待,包括成人作为父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以及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意愿和成长要求。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六是对母语意识的培养。儿童文学是人之初文学,“人之初”这三个字,告诉我们,儿童文学应该是很慎重的文字,应该值得我们不仅在文字上有美的修辞,而且要在主题和内涵上进行母语文化的提炼和选择。

  这几年,儿童文学界一些人争论过作家的姿态是要调低,还是要调高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姿态很高,一些人是怀着教育情怀来写作的,还有的是怀着培育社会新人的理想来写作的,还有些是标榜为怀着启蒙主义的理念来写作。比如,曹文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这一艺术命题,这实际上就是把儿童文学创作放在一个很高的文化位置上来定位的。但今天也有一大批作家不再以此为创作的宗旨,比如有作家认为儿童文学要追求快乐,要变成开心的文字,还有的作家强调“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儿童文学要与儿童在同一平行线上”。很显然,后者是一种姿态的调低。但这两种创作是否可以调适,是否可以折衷?事实上儿童文学需要的是形成一个儿童与成人之间互动的对话与交流的关系。儿童文学从某种程度上看,应是“对话的诗学”,是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对话,是成长的生命与成熟的生命的对话。儿童文学创作没有对话的姿态,如果高高在上,作家的主体性角色还是教育者,还是教师,还是领导,还是家长,都会导致儿童文学成为教育主义的牺牲品,就会变为成人文化观念的传声筒,甚至可能完全变成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的诠释者。

  其实,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一点上,我很赞同朱自强提出的“儿童文学是解放儿童的文学”的观点。另一方面,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只管埋头写作,还停留在书斋式的表达里。其实儿童文学还可以参与到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推广活动中来,在社区、学校和幼儿园等开展早期阅读和童年阅读指导活动。如果儿童文学作家不能在“儿童阅读文化”建设方面发生正向的作用,那么他们也就失去了其文化价值确认的机会。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魏春春:梅卓文学创作论

     梅卓的文学书写肇始于青春年华,与所有这一时段的青年一样,生活的绚烂、生命的蒸腾、情感的纤徐,共同构成了她青春书写的底色。梅卓的青春书写与其精神成长轨迹相伴...[详细]

  • 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详细]

  • 志怪小说与传奇

     鲁迅曾经提出“传奇”是志人小说,用以和志怪小说相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博物志》是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千日酒》所写刘越石则是极平常的人...[详细]

  • 志怪小说与神话

    远古的神话早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开始形成、流传了,因此的确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到志怪小说出现时,早已有史官、史书的存在,志怪小说的内容在时空上则有了相对的...[详细]

  •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金牌作品

    var videoinfo={ basehost:'http://www.zuojiawang.com', path:'', videourl:'', videourl_m:'', title:'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金牌作品', l...[详细]

  • 申载春新著《小小说理论与实践赏析》出版

    var videoinfo={ basehost:'http://www.zuojiawang.com', path:'', videourl:'', videourl_m:'', title:'申载春新著《小小说理论与实践赏析》...[详细]

  • 曹文轩:儿童文学在文学层面上来说和成人文学没差异

    儿童文学大家陈伯吹曾经说过:为小孩子写大文学。他期望儿童文学作家有更高的眼界,更宽广的视野,创作出更多能真正走进儿童心灵的大作品。在网络时代,作...[详细]

  • 于秀杰:读周蓬桦长篇儿童小说《远去的孔明灯》   

    照亮远方的希望之灯——读周蓬桦长篇儿童小说《远去的孔明灯》于秀杰  《远去的孔明灯》是著名作家周蓬桦的长篇新作,也是他创作的首部儿童小说。捧在...[详细]

  • 值得称赞的小小说理论探索

      王晓峰理论专著《当下小小说》的出版,应被视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微型小说)发展进一步走向成熟与自觉的标志之一。
      中国当代小小说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如今占...[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