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金庸小说看人生——人生观

发布时间:2010-08-02 来源于:互动百科 作者: 吴霭仪 点击数:

  滔滔逝水

  《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有异于金庸小说其他魔教的地方是,它不只是一个帮会,而是在帮会组织之外更有一套精神信仰。

  第十一回提到明教“食菜事魔”和裸葬的规矩,并且解释裸葬的意义是每人出世时赤条条的来,离世时也当赤条条的去。

  第二十回,明教教徒为死难者诵往生经文,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经文道:“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第二十五回,金庸借杨逍解释,明教原是在唐朝时从波斯传入中国的“摩尼教”,就是因伸张教义“为善除恶”,变成往往与当权者作对,因而被朝廷禁得十分严厉,迫成地下组织,久而久之,便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明教的人生观既“入世”而又“出世”,其实准确一点,可说是有点基督教的other-worldly——“他世”意味。就是说,这个尘世是虚幻短暂的,而且充满痛苦和罪恶,我们在努力铲除罪恶和不平之馀,必须谨记人间就是这样的了,惟有到了另一个世界——“天堂”——才可以找到圆满的快乐。

  人世间是“涕泣之谷”,世人“忧患实多”,所以生亦何欢;度过死亡而至永生,所以死亦何苦。在世上受苦的义人其实不应自怨,反而是沉迷在虚幻的喜乐悲愁中的人值得可怜。

  不过,金庸的明教绝口不提另一个世界,当然也没有“天堂”、没有“永生”。金庸把明教的人生观建于极浪漫的诗的意念上。与明教有关的还有一首曲儿和两句诗,诗是波斯诗人峨默所造的,金庸让来自波斯的金花婆婆黛绮丝教给殷离,由殷离在茫茫大海中凄迷地唱出来。曲则没有说明出处。小昭在光明道中唱给无忌听,殷离又继续唱出来,金庸大概暗示都是韩夫人所教,但看内容,似乎更像中国诗人的曲子。

  两句诗是:“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曲就是前面引述过的:“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两者感叹的,都是人生的短暂无常。一朝便宜“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藏吉。

  “富贵那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

  “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于昨日。古往今来,尽须如此,管他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这曲子与“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又与“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经文的共通点,是感慨人生短暂无常,人生悲欢离合之不可期,本来悲观消极的味道很重。

  但是这个悲观消极的看法,却可以生出一个极积极的人生目标:“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一种为抱不平视死如归的精神。

  人生反正短暂,欢乐反正空虚,荣华富贵反正都要尽归尘土,活着反正充满愁苦,死又有什么可怕呢?既然随时随地可以死,那么全力追求唯一值得追求的光明、自由,又有什么要担忧?当然,理想未必可以达到,人生毕竟有限,人力毕竟薄弱,但是“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每一个在无惧地为光明而奋斗的日子,都是一个受用了的日子。人生虽然苦涩无比,也绝不是毫无意义。

  这种人生观非佛非道,也不属儒、墨,既而出世,亦复入世,超越凡间,也是深恋凡间,只是一种浪漫思想,也可以说是理论上的悲观与行动上的积极的混合体。我不能想像本着这种人生观的侠士会是一个什么模样的人,会留下什么事迹,可惜得很,金庸小说没有哪一个人物完全体现这种精神,虽然很多金庸人物都有一点点这个成分。

  也许,在动荡的时代,当一切最理智的计算都不能给我们任何满意答案的时候,我们便只剩下两种选择:忍气吞声以求宁静,或者追求理想而视死如归;要若无其事地效法周伯通与小龙女的太上忘情,那未免太勉人所难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韩少功《人生忽然》:呈现时代记忆与命运思考

    韩少功先生的新著《人生忽然》,与他的长篇散文《山南水北》艺术地记录自然与民间的生态关怀不同,《人生忽然》更侧重于跨界之下的时代记忆与命运思考。...[详细]

  • 《旅行文学十讲》:旅行文学之果 人生旅途之晶

     张德明教授的新著《旅行文学十讲》可谓恰逢其时。这是国内第一部面向大众的旅行文学导论著作。著作立足全球化语境和本土意识,充分汲取比较文学研究、跨学科研究...[详细]

  • “笑话”点透人生

    关键词:《一日三秋》 刘震云 作家刘震云擅长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琐碎乏味的日常生活,其笔下故事的背景,也常常是以故乡延津为主。从《一地...[详细]

  • 《青城》:在人生不同谜面下的故事

    关键词:左马右各 《青城》 徐则臣 人生从来都是谜。生命的漫长与倥偬,也在时间切片似的进程中不断崭露着人性内在的多重谜面,缤纷、空幻又不乏粗...[详细]

  • 黄惠波和他的诗意人生

    真情总是能打动人心。诗人黄惠波的诗歌创作,认真阅读,发现他的作品总能抓住一个核心的点,看完让人感动不已。作者也是跟着感觉走的人,在感觉中他...[详细]

  • 《浮生似水》:谁的人生不似水

    关键词:《浮生似水》 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兼具固、液、气三种形态:温柔之时,碧波荡漾,玉液琼浆,滋万物、润众生,让不毛之地葱茏嫩绿、生机勃...[详细]

  • 当古典诗词与现代人生相遇

    关键词:古典诗词 阅读《花间词外》,我们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古典时期的诗词、生活,以及其中的一个个人,走出尘封的历史,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和我们一起,...[详细]

  • 《镜城》:人生是一场出逃而不得的清醒梦

    关键词:《镜城》 罗伟章 罗伟章的《镜城》延续了自己广为人知的写作路径,为我们描述了城市中“失败者”的底层生活。小说并没有出现城中村这样鲜...[详细]

  • “文化与人生”的再审视

    关键词:《文化与人生》 20年前,我在大学历史学系读书时,曾被一本书吸引,是商务印书馆出的蓝皮封面的,记得当时用细的圆珠笔画得密密麻麻,后来还视若...[详细]

  • 《乔家的儿女》:静水深流的人生况味

    《乔家的儿女》未夕浙江文艺出版社 热播电视剧《乔家的儿女》的同名小说写了乔家几个孩子的半生。1977年,乔家4个孩子失去了母亲,迎来了最小的...[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