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小说理论与文体基础——小小说讲稿

发布时间:2010-03-29 来源于:网络搜集 作者: 谭晓明 点击数: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艺术世界。

  西方的小说孕育于史诗,西方的叙事性寓言散文和世态散文为西方小说提供了叙事文学的各种养分;中国的小说发源于史传,中国古代的叙事性寓言散文和世态散文在叙述方式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小说的发育。西方中世纪的短篇故事小说和17世纪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中国六朝的传奇小说和唐宋时代的话本小说是这种文学体裁走向成熟的标志。

  尽管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小说划分为各种类型,而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和写作要求,但是,中外小说文体却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文体特点和共同的艺术表现手段。

  小说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偏重于再现的虚构性形象。小说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形态首先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小说形象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实体性和过程性的描述,它以这种实体性、过程性的描述来赢得读者的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这种客观描述与诗歌的主观抒情相比,它的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明显地偏重于“再现”。

  小说形象的核心是人物形象。小说文体确定人物形象的中心地位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变革。中国早期的志怪、志人小说的主角多半是神奇怪异的“神”、或“半神半人”,发展到唐宋元明清后,小说主角才开始变为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西方中世纪后的古典小说《十日谈》的主要特征在于叙述故事,人物大都是类型描写。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了成熟的个性鲜明的日常生活的人物典型。20世纪后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开始走向人的深层心理和意识,这是当代新潮小说、先锋小说人物创造的特征。

  完整多变的情节和细致有力的细节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小说情节是一系列展示小说人物性格的大小事件的连贯有序的艺术组合,它是完成小说人物性格具体化、个性化创造的必备条件。精心设计、提炼的情节可以塑造鲜活的富有典型性的小说人物。每个小说情节将由一系列的写人细节、事件细节、景物细节等来连贯组合。

  常见的小说表现的艺术手段主要体现在:

  高质量的写人细节

  小说作者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写人的细节。高质量小说核心细节具有独特性、概括性、动作性三项具体的审美要求。独特性是指写人细节不仅表现人物的行为内容,而且还鲜明地体现人物的行为方式,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其他小说人物难以重复的个性特征。概括性是指独特的写人细节同时具备了典型的品格,它能概括一批同类的写人细节,让读者举一反三地联想到小说没有写出的其他细节,推动读者用丰富的想象去推测、探究人物的行为动机。动作性是说这样的细节有比较直观的外在形态,能鲜明有力地凸现人物的动作过程。这样的动作性、概括性、独特性都比较明显的写人细节,便能成为小说的核心细节,使整个情节具备了较强的写活人物的力度,完成诗歌、散文难以完成的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小说人物的艺术任务。

  小说细节的语言呈现方式几乎囊括了所有语言艺术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描写的方式,将小说细节的内容作细致的空间铺排;也可以采用叙述的方法,将小说细节内容作粗疏的陈述;还可以把描写和叙述有机结合来作描述,既描写又叙述,既细致又快速地传达细节。不管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小说的语言必须是细密的、写实的,这与诗歌“精美的概括与变形”、与散文“平实的描述与说明”有完全不同的语感。小说通过这种细密、写实的语言来表达细节,构成了小说细节的逼真性和再现性的文体特点。

  精致的故事情节

  核心细节经上述“裂变繁殖”后出现细节群,小说作者根据小说主题把细节群组合为有序的小说情节。小说人物能否完美地成活,小说能否产生较强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就看小说作者如何设置情节,组合细节。小说理论发展到今天已产生出比较成熟的情节模型理论。小说作者和小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经典小说的体味和欣赏,在小说情节理论的提示下,对细节群按照一定的情节模型进行有序组合。下列情节模型和情节技巧值得小说作者和小说读者注意:

  折叠与跳移。这两种情节模型主要用于改造和重建叙事情节的时空状态。所谓折叠是说情节从事件的中间切入,而被切掉的事件的起因、发展等有关细节与后面的情节链有因果联系,它们被巧妙地、天衣无缝地插入情节中,好像被折叠进了小说的情节主体里。这种情节模型主干突出、事件集中而叙述丰满。所谓跳移,是指情节在联接和运行的过程中,某一个重要的情节环节挪移出来放到情节结尾时才快速补出。当重要的情节环节被挪移时形成情节空白,产生了吸引读者注意和思索的情节悬念;当重要的情节环节移置到结尾快速补出时,情节的悬念释消了,读者产生一种阅读震惊和阅读快感。欧·亨利的许多小说经典如《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都是这样的情节模型。“杰姆卖掉了心爱的金表后所买的礼物是发梳”,“那挽救了女青年琼西生命的绿藤叶是老画家贝尔门用生命的代价画成”——这些情节的关键环节都是移至小说尾部被快速补出后形成了强烈的阅读震惊。

  省略与延宕。这是从情节组合的环节“用与不用”的角度来构建的情节模型。在情节的组合过程中,某些情节部件有意地被省略,制造一定的情节空白,激活读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来补充它,完善它。这种情节模型可以省略开头,可以省略结尾,还可以省略中部。不管哪一种类型,都可以说是调动读者的艺术想象力来完成的小说叙述。延宕刚好相反。某个重要的情节环节不仅不省略它,反而要不断地去重复它,通过重复来强调它、突出它,争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阅读印象。能够被重复而延宕的情节往往是整个小说中很富有情节内涵和特征的核心细节。契诃夫的《在钉子上》,写下级官员斯特鲁奇科夫带领同事们到自己家过命名日,连续三次碰上自己家墙上的钉子挂着顶头上司的帽子,它们只好连续三次撤退。“三次撤退”就是相同的情节部件连续出现了三次。该省略就省略,该重复就重复,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特征、强调小说主旨、诱发读者参与创作的常用的情节模型。

  意外与巧合。这是小说作者有意调控情节发展方向、制造特定情节效果的技法与模型。小说作者有意识地让情节结尾与情节开头发生180度的相反突转,对读者造成想象不到的意外结局。小说创作上常说“欧·亨利式”的结尾就是这样的情节模型。它比较讲究突转结尾前的铺垫和渲染,往往从与故事结尾相反的方向去设计情节和选择细节,故意诱发读者的阅读思维从与结尾相反的方向运行。巧合也是这样,小说作者有意识地将两个互不相关的事情碰撞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发生一种误会与巧合。作者抓住这种巧合去安排情节的发展方向,选择或虚构情节链该出现的细节。或构成悬念,或构成“意外与发现”,让情节形成趣味盎然的可读性和娱乐性。

  机智的叙述策略

  当小说作者通过艺术体察和艺术构思,提炼和完善了小说写人的细节,设置和组合了情节链条时,就需要用小说语言来物化和传达这些细节和情节了。下列常见的一些小说叙述策略是实现小说作者的构思意图、增强小说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对人物生平和性格特征作简要介绍和对有很大时间跨度的事件作扼要交待时,需要用概括叙述的手段来快速推进小说情节。但是小说作品总是快速粗疏地概括叙述,小说文体的可读性就较难产生。具体叙述是夹带细节的小说叙述。若凡的《走出那荒岛》的开篇是这样介绍人物的:“孟祥人有点生理缺陷:秃。因此,无冬无夏,他永远戴着帽子。人们记得他18岁时由农村老家调来农场,如今已过而立之年。10多个年头中,居然谁也没有见过他摘过帽子。那年闹地震,他同许多惊慌失措的人一样从睡梦中惊醒,赤身裸体跑出屋,头上却依旧戴着那顶帽子。”作者叙述说十多年来谁都没有见过男主人公摘过帽子,这是典型的概括叙述;而作者叙述说就是闹地震,大家裸体跑出屋外时他仍然戴着帽子,这是典型的夹带了细节的具体叙述。只有这样的概括叙述和具体的叙述交替出现时,主人公的那种有生理缺点而陷入长久自卑的心理特征,才被简洁而又直观地叙述出来。

  夹叙夹议与虚实结合。小说叙述语言的可读性和审美价值的形成与小说叙述者的个性化介入有密切联系。如果小说叙述者在叙述写人的核心细节和叙事的细节群时,把自己个性化的词语和句式、主观化的评价和议论融进叙述语言,或者,小说叙述者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通过介入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融进叙述语言,将产生审美功能较强的夹叙夹议和夹叙夹喻的个性化叙述语言,形成与散文语言平实而有文采的语感的强烈对比。那些精心构思的核心写人细节和系列的小说情节将实现可读性很强的小说式叙述。小说家陆文夫在获奖中篇小说《井》中这样展开人物个性的叙述:“童少山的老婆叫荷英,并不傻,泼得很,素有小辣椒之称,听完了之后像被胡蜂叮了似的,哇得一声叫起来,哭起来,又哭又叫地向实验室奔去。”在这8个叙述语言模块里,头4个语言模块是夹叙夹议,一边叙述描写对象童少山老婆的精明和厉害,一边介入了叙述者对童少山老婆个性化的主观评价——她有小辣椒那样的泼和辣。接下来的4个语言模是夹叙夹喻,把童少山老婆哭闹比喻为像被胡蜂叮了似的哭、叫、闹、奔,比喻前的语言模块是虚写的,比喻后的语言模块是描述式的实写,一实一虚的叙述语言非常富有弹性和张力,活泼而又有韵味地显露出叙述者的个性化叙述情趣。

  象征叙述与反讽叙述。真正的小说语言在叙述人物细节和情节时并不止于一般的清晰与传神,它更讲究叙述语言的多义与深层,它力图通过创造表层与深层两重叙述信息,扩大小说语言的信息量和文体美感。如果小说作者叙述了生活中一个没有明确的时代和时空的故事,但它的深层内容又能概括不同时代、不同时空的同性质的人和事,这种信息量同向放大、扩展的叙述就叫象征叙述。如果小说作者表面上很客观地不加褒贬地叙述一些人和事,但它的情节和细节的选择与排列却明确地暗示了小说作者的否定性情感,有时即使是赞扬式的叙述,读者仍然体味出叙述表层语义里的深层的批评、讽刺意味,这就叫反讽叙述。

  小说的表现手段远不限上述所列,随着小说艺术实践的深入发展,还有更多、更新的人物创造方法和小说的表现手段需要我们在小说欣赏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魏春春:梅卓文学创作论

     梅卓的文学书写肇始于青春年华,与所有这一时段的青年一样,生活的绚烂、生命的蒸腾、情感的纤徐,共同构成了她青春书写的底色。梅卓的青春书写与其精神成长轨迹相伴...[详细]

  • 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详细]

  • 志怪小说与传奇

     鲁迅曾经提出“传奇”是志人小说,用以和志怪小说相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博物志》是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千日酒》所写刘越石则是极平常的人...[详细]

  • 志怪小说与神话

    远古的神话早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开始形成、流传了,因此的确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到志怪小说出现时,早已有史官、史书的存在,志怪小说的内容在时空上则有了相对的...[详细]

  • 申载春新著《小小说理论与实践赏析》出版

    var videoinfo={ basehost:'http://www.zuojiawang.com', path:'', videourl:'', videourl_m:'', title:'申载春新著《小小说理论与实践赏析》...[详细]

  • 《当下小小说》

    【 文艺理论 】 当下小小说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 者 】 王晓峰 【 出版日期 】 2008年11 【内容简介】 小小说是以新的话语方式体现文学传统即文...[详细]

  • 值得称赞的小小说理论探索

      王晓峰理论专著《当下小小说》的出版,应被视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微型小说)发展进一步走向成熟与自觉的标志之一。
      中国当代小小说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如今占...[详细]

  • 推理小说盘点2013前10

    这或许是最后一次盘点,很多作品,如麻耶雄嵩的《贵族侦探》早几年看会钦佩,可读的时候诡计给我猜个七七八八,最后一篇全中,所以也没什么惊艳之感了。榜单是越来越鸡肋,不...[详细]

  • 推理小说写作技巧:我的动机学教室

    怎样令杀人动机使人震惊,这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我曾经分析过某些日系推理的奇葩动机,如果你能够理解为了杀人造个馆,你当然也能够理解杀人是为了新本格这样至高至纯...[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